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滾動新聞

住院醫師制度追蹤:名醫不是速成品

發佈時間: 2015-03-27 10:19:53   |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名醫不是速成品(聚焦·住院醫師制度追蹤②)

  今年1月,北京協和醫院舉行首屆在培住院醫師年度結構化臨床考核。圖為考核現場。

  王 澤攝

  從醫學生到醫生

  ■即使在醫學院校門門功課優秀,畢業後未必成為合格的醫生。學好臨床基本功也是必修課

  每天早上7點開始,查房、寫病歷、討論、學習,下午收新病人,還要在當天將病人的入院病歷寫完,一天忙得團團轉,直到深夜。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時,北京協和醫院內科總住院醫師張路一週7天最長工作過110小時。

  北京協和醫院在我國率先建立了嚴格、規範的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被譽為“通向醫學大師的必由之路”。老協和實行住院醫師必須“住在醫院裏”,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對所管病人實行“全面全程負責”。如今,雖然受到各種各樣客觀條件的限制,但醫院千方百計保持著這項制度的“原汁原味”。參加完住院醫師培訓,通過激烈的競爭才能當上總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的嚴酷競爭遴選是協和住院醫師培養制度的重要一環。

  從醫學生到醫生,是一個質的飛躍。即使在醫學院校門門功課優秀,畢業後未必成為合格的醫生。沒有經歷過臨床的磨礪,很難具備獨立診斷和處理病人的能力。

  “查房、整理檢查結果、接收病人、問詢談心,讓一個醫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經歷一遍很有必要。看書再多也沒有用,必須親自見一見,做一做。否則,直接讓他出診,是對病人的不負責。”張路説。

  3年的培訓讓張路決策更加自信。深夜2點,一位因産後發熱、血小板降低的患者,住院期間出現了神智障礙、呼吸困難。當時值班室資歷最高的就是張路。根據臨床經驗,他認為病人需要進行血漿置換,請示主治醫師後開始治療,病人轉危為安。

  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後,外科醫生藺晨感慨:“住院醫師培訓讓我們更加密切地接觸病人,以自我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方式成長。這些經驗與成長決定了我有什麼樣的臨床直覺。一個好的臨床直覺所做出的決策,往往會讓患者受益終生。”

  北京市從2005年起全面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協和是首批參加單位。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協和是首批基地,正在爭取作為全國的示範基地。

  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醫師龍笑,2005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市全面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首批學員。一位是即將上學但臉頰有瘢痕的小女孩,另一位是手上有瘢痕無法動彈的手藝人,龍笑分別為他們設計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這是她經過3年臨床實踐才學會的本領,光看教科書是學不到的。

  現代醫學先驅張孝騫教授提出,醫學生在畢業之後必須“有一個扎紮實實的住院醫師培養階段”,這樣才能“學好臨床基本功,鍛鍊觀察能力,養成全面觀點,掌握臨床思維方法”。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