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聚焦新醫改

醫改進入下半場 看病難如何緩解

發佈時間: 2015-01-26 10:16:54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繼續深化改革,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盡可能地讓群眾少花錢、更方便,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

  《綱要》的通過被認為是標誌性事件。它意味著起自2009年的新醫改進入下半場。之前,政府主要從需求方發力,建立、完善全民醫保,以緩解看病貴問題;現在,政府把著眼點放在供給方,重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改善看病難的狀況。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表示,《綱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兩個大方向,即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過,他也提醒,要避免“規劃規劃,墻上一挂”,以保證紙上的內容真正惠及百姓。

  解決存量錯配

  在醫衛界,一組數字一直在流傳:我國醫療資源百分之八十在城市,其中三分之二又在大醫院,而社區和農村擁有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這導致了大醫院門庭若市,一號難求,甚至出現了借機食利的號販子,小診所則門可羅雀,無人問津,其間的醫務工作者不得不另謀生路。

  “二八開”的數據未必精確,大小醫院的境遇描述也過於大而化之,但是資源分佈畸形的狀況卻是無疑的,由此滋生的看病難也是有目共睹。連國家衛計委的領導也多次表示,醫改面臨很多挑戰,首先一條即“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過多地集中在大城市,過多地集中在大醫院,這不適應疾病譜的變化”。

  北京大學教授劉國恩認為,《綱要》提出優化資源配置是點到“病根”上了。我們現在主要的毛病不是總量不足,按照國家衛計委公告,目前,我國每千人口醫生數、護士數均為2.05人,雖與發達國家還有些差距,但已並不懸殊。問題是現有資源沒有有效利用,上面多下面少,城裏多村裏少,浪費寶貴的衛生資源,加劇很多人的“看病難”、“看病貴”。

  正因如此,他非常贊成《綱要》中提到的“分級設置各類公立醫院,縣級原則上設1個縣辦綜合性醫院和1個中醫類醫院”的措施。“一個縣裏有一所政府辦的縣醫院和一所政府辦的中醫院非常必要,然後,將更多的空間騰出來給社會力量,這有利於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層次需求”。

  不過,劉國恩也指出,解決資源錯配還要政府有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導致錯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行政力量的主導,到現在,我們的醫院還講級別,這個是處級,那個是局級,我們的醫生還存在編制,這個是城裏的,那個是農村的,三六九等,各類歧視,種種差別,怎麼可能不導致醫生拋棄社區和農村呢?”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院長、高級顧問劉庭芳則表示,“如何讓規劃更有剛性?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他説,原有的衛生區域規劃裏也提到了合理設置醫院的説法,但到了省、市一級,根本無法控制盲目擴張,有些地方醫院越來越大,制定的規劃形成虛設。如果沒有更為剛性的指標,比如規定多大的人口規模需要多少醫院,縣一級和地市級很容易找到理由,盲目擴張。

  “規劃要有路線圖和時間表。”劉庭芳説,“如果留下一個空間,地方上還會有理由拖著不辦。”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