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病例討論公開 拆除醫患“心墻”

發佈時間: 2014-12-05 09:45:34   |  來源: 河北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而坐在主治醫生旁邊的楊某的丈夫程某聽得非常認真,他一邊用錄音筆錄著音,一邊做著筆記。

  讓患者及家屬參加病例討論,這個小小的變化,對各位醫生來説都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這是一場實戰考驗。”河北醫大四院副院長、乳腺外科專家耿翠芝説,討論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患者及家屬完全開放,他們可以記錄,可以錄音。“這不僅是以後治療的依據,患者也可以拿著去國內其他醫院諮詢。”

  “醫生不僅要有好的技術,更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對疾病也要有一個高水準、與國際一流診治水準接軌的認識和判斷,否則無法真正面對面解釋患者的所有疑慮。”耿翠芝説,這不像平常,如果有些東西記不起來或有疑惑,可以私下裏翻書查資料。“醫生如沒‘兩把刷子’,就不敢承攬這活,壓力是相當大的。”

  “不僅醫生個人壓力大,而且對乳腺中心整體水準要求也很高。”耿翠芝坦言,公開病例討論是需要底氣和勇氣的,如果沒有醫院一批實力強、水準相當的醫生作後盾,以及各科室在癌症治療方面的先進經驗,乳腺中心開展公開病例討論是不可能的。

  在討論現場,患者常常會提出各種疑問,“這個為什麼必須手術,是否還有保守治療的可能?”“要是繼續放化療,會對患者帶來哪些好處和副作用?”專家們都給予詳細解答。

  “看到醫生這樣盡心盡力,我們心裏非常感激。病情講透了,很多疑問也就消除了。”一位患者家屬説,他們做記錄並不是要給醫生找麻煩。“只是因為醫學知識不多,對專家説的東西聽過後記不住,希望和家人商量時能更好地分析專家意見,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溝通為了信任,減少醫患矛盾

  這次病例討論前,患者楊某四個週期的化療剛剛結束,原本想馬上進行手術,並堅決要求“保乳”。

  “但聽完討論,我們綜合考慮了每一位專家的意見,放棄了立即手術的想法,而是決定再做兩期化療,然後選擇時間手術。”第一次參加討論的楊某愛人程某説,“至於能否‘保乳’還是聽醫生的意見。”

  “我們尊重患者決定,患者也同意了我們的手術治療方案,願意配合治療。”河北醫大四院乳腺中心副主任李海平對此很滿意,他説,患者從不了解到了解,由不配合到配合,使醫生的工作變得相對容易、簡單。“像楊某這樣的疑難病例,以前我們往往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來溝通,做工作。”

  近年來,醫患矛盾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生命健康的預期越來越高,希望進了醫院就是進了“生命保險箱”,如果治療效果達不到預期,病人家屬就無法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雙方溝通不暢、缺乏信任,就極易引發醫患矛盾。”耿翠芝説,醫大四院收治的多是癌症患者,且不少人去時病情已很嚴重,因此更需要醫生的治療“以病人為中心”,充分尊重患者意願和權利。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