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醫患“隔閡墻”該如何拆除

發佈時間: 2014-10-13 10:13:15   |  來源: 長沙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和諧的醫患關係要靠良好的溝通來實現。醫師要相信病人和家屬絕大多數既是敏感的,也是理智的。當醫生的神情和肢體語言傳達出“我是在為你好”的善意時,有效的良性溝通就開始了。溝通技巧也很重要。我在作病情解釋時為自己定了個六個字的原則:真實、適度、保密。真實就是不講假話;適度就是不能把話講得太滿,因為臨床徵象常常變幻莫測,講得太滿就會被動;保密就是為病人保守隱私和醫療秘密。醫師的語言要簡潔,多了反而沒有力量。

  醫患溝通是門大學問。醫生只有真誠表達愛心,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醫患之間才能拆除“隔離墻”,構建“連心橋”,雙方都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記者:你在加強醫師的人文修養方面有什麼體會和建議?

  歐正武:我主張讀點《論語》,讀點閒書。《論語》記錄的是孔子的言行。孔子很善良,“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倡導自愛和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醫兒科裏的“中病即止”,“無過無不及”,直接來自孔子倡導的“中庸之道”;孔子做學問,“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些都是醫生重要的人文學養分。此外,我也讀一些人道主義的名著,被稱為人道主義百科全書的雨果的《悲慘世界》,其小説和電影我都看過好幾遍。

  化解醫患矛盾要靠深化醫改

  記者:醫護人員被打、被殺的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令人痛惜。請問歐教授,該如何保障好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呢?

  歐正武:作為一名老醫師,我願告訴大家,醫師這個職業是個苦活、累活、危險活。醫師有一個“毛病”,扎堆時常常説的就是看病的經驗和體會,微信朋友圈裏交流的也是醫療資訊。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醫師和病人所追求的都是好的療效,雙方實際上處在一個“利益共同體”中。但療效有一半在病家手裏。你的健康意識、擇醫水準、合作程度和就醫道德也直接影響療效。罵醫師只是道德修養問題,傷醫殺醫就絕對是犯法行為了。如果心有不滿就在地上、墻上寫大字報甚至大打出手,這不是一個文明公民應該做的。要破解醫患困局首先要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

  解決醫患糾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最要緊的是深化醫療改革,同時依法處理傷害醫生的暴力事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一年多來,黨和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把醫患糾紛規範到法治軌道,這是個很大的進步。目前,我國處理醫患糾紛的途徑有醫患自行協商、衛生行政機關調解、民事訴訟等三種途徑。如果雙方失去互信,我看可以引入第四種途徑——“第三方機構調解”,聽説廣東正在推廣“醫調委”的做法,並力爭到2015年覆蓋到縣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邊觀察,邊學習。

  至於因醫療資源、技術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而導致的醫患矛盾,也要在醫改中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剷除“以藥養醫”的體制積弊,拿出勇氣來動一動利益集團的“奶酪”,來一番綜合治理。我覺得中國也是一個尊醫、愛醫的國度,我對醫患關係的改善持樂觀態度。《長沙晚報》長期以來在倡導理性就醫,宣傳正面的醫患形象,改善醫患關係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我借此機會表示深深的感謝。

  人物簿

  歐正武;主任醫師,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兒科學術帶頭人,長期擔任湖南中醫藥大學兒科教研室及臨床兒科主任,從事兒科臨床近50年,主要研究與肺、脾、腎三臟相關的疾病。全國第三批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教師,曾任國家新藥評審專家,國家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副理事長,國家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命題審題專家。現任湖南中醫兒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省中西醫結合腎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並主持歐正武名醫工作室。

 

   上一頁   1   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