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醫改成全國樣本:小財政辦大醫改
發佈時間: 2014-08-27 08:25:54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大體系——兜底保障,分級診療
“算下來能節省1萬多元”
青海地廣人稀,環境艱苦,基本醫療服務離不開兜底保障。2009年新醫改前,青南地區285個村衛生室一片“空白”,農牧民看病成本很高。新醫改啟動後,青海3年投入33億元,不僅一次性消滅衛生室“空白”問題,還改造建設了105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常規設備。農牧民看病難得到緩解。
一大早,張鳳蓮就來到自家附近的湟源縣日月鄉克素爾村衛生室抓藥。73歲的張鳳蓮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每3個月要抓一次藥。村醫方成貴給她開了3服中藥,費用40多元,新農合約能報一半。
靠著民族醫藥的銷售收入,加上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政府補助等,村醫方成貴一年能掙5萬元,比該縣公務員工資還高。青海全省村醫年均收入1.5萬元以上,比改革前增加6400元,增幅達64%。青海建立村醫到齡卸任機制,並同意安排村醫參加新農保制度,95.1%的村醫參加了100元至500元不等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部分地區村醫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
村醫隊伍穩定了,鄉鎮衛生院、縣級公立醫院也已推行綜合改革,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正在推進。為了讓醫療大體系運作更順暢,青海率先探索建立全省分級診療制度。
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西北園村居民劉延桂,因患甲狀腺瘤在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20天,按照政策她在城西區人民醫院先就診,後轉診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小病在社區看,大病才去大醫院,我們也願意,因為去大醫院的費用高,報銷還沒有社區的多。”劉延桂丈夫説。
2013年10月1日起,青海在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實行分級診療。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同時,充實基層人才隊伍,組建各類醫聯體,其中,44家州縣級醫院與北京、江蘇、遼寧、山東、浙江、天津等省市三級醫療機構建立遠端會診系統,大大提高了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
西寧市城中區沈家寨的張生梅前些天突發腦溢血,被送到沈家寨衛生院就診,醫生初步檢查後立即開具轉診單,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馬上派車來接人。轉診讓張生梅的住院費用減免了5%,之後回到衛生院康復,掛號費、醫保報銷起付線全部取消。
分級診療實施以來,截至今年7月,沒有經過轉診就直接到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的人同比下降3.36%,該院醫保基金支出下降2.56%,下轉到基層的患者增至186人。
青海住院患者流向出現“兩降兩升”。據最新統計,分級診療後,三級醫療機構住院人次和醫保基金支出比例,較之制度實施前分別下降3.5%和2.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別上升10%和6.5%。群眾就醫習慣逐漸發生轉變,進一步推促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新秩序。
便民利民也是體系順暢的題中之義。走進青海省內任何一家醫療機構,都會看到“先住院後結算”的醒目標識。自2012年9月起,青海率先嘗試在全省市(州)縣鄉四級醫療機構實施“先住院後結算”服務模式,已有50多萬名住院患者享受這一便利,沒有出現一例故意欠費。此外,推出無假日門診、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醫療費用即時報結、“床頭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20多項便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