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經典低價藥絕跡 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
發佈時間: 2014-08-05 08:40:30 | 來源: 京華時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低價藥為何鬧藥荒
為何低價藥在市場難覓呢?郭凡禮表示,造成低價藥難覓的原因是“無利可圖”。“終端價格低,無法讓利給中間流通環節,醫院醫生、銷售人員難從中獲利,積極性降低,造成低價藥入市受阻,採購量下降,導致生産商不得不縮減産量,造成低價藥難覓。”
于明德分析,目前看,最主要的還是一些廉價藥品招標價格太低,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甚至零利潤,不願意生産。因為招標由各個省分別進行,招標辦是臨時組織起來的一個不太懂藥品生産、流通的機構,在招標價格上總是選擇越低越好,全國範圍內也是選最低價格。由於招標部門離企業比較遠,所以企業的話通常聽不進去,認定這個價格可以繼續降,最終逼死低價藥。“當前我國藥品生産能力還是産能過剩,供大於求,只要有一分錢的利潤,都有人生産。目前藥品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成本在不斷提高,但廉價藥的最高零售價卻沒有得到相應的上調,有的藥價甚至十多年都沒變過。以常用藥紅黴素、盤尼西林為例,如今的價格差不多都還是5年前的價格,廉價藥利潤空間越來越微薄,甚至不能保本。”
朝陽醫院主管藥師張徵告訴記者,患者難覓低價藥一大原因也與目前的醫療體制有關。“現在很多醫院是‘以藥養醫’,一些醫生並不願意開低價藥,沒有市場需求,藥廠自然不願意生産。此外,使用低價藥醫生獲得的回扣低,也是更傾向於使用貴一些的藥品的原因。”
張徵還表示,一些低價藥由於副作用或療效不足也逐漸被淘汰,被安全性更好的産品替代。“比較典型是抗生素類藥物,比如氯黴素眼藥水治沙眼,多數時候已被諾氟沙星眼藥水取代。氯黴素眼藥水在一開始使用時消除沙眼效果不錯,但使用多年後會産生耐藥性,治療沙眼的效果就會下降。”
放開零售限價扶持低價藥
為了改變低價藥難覓這種現狀,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出《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鼓勵藥企生産低價藥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國家取消283種低價西藥、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根據公開的清單,被取消限價的藥品包括紅黴素、盤尼西林、阿莫西林、慶大黴素、乙酰螺旋黴素等常用、廉價的藥品。同時要求,生産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
此外,北京市發改委6月底也公佈了北京第一批低價藥品清單,確定了共160種低價藥品,其中西藥34種,中成藥126種。清單包括感冒清熱口服液、維C銀翹片、藿香正氣水等均入榜。
國家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介紹,低價藥最高限價制度,源於原國家計委2000年發佈的《關於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等相關規定,低價藥最高限價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控制臨床常用藥的價格,減輕病患負擔。但近年來,藥品企業生産成本逐年上漲,低價藥品的利潤不斷下降,藥品企業因此不願生産或降低産量。“合理調整低價藥品價格,有利於調動企業生産供應低價藥品的積極性,一些低價藥可能會很快‘復活’。”
目前,市場已經聞風而動,如知名中藥企業白雲山和黃中藥決定,將列入低價藥目錄的小兒板藍根顆粒、消炎利膽片等藥品恢復生産。
低價藥價格不會大幅上漲
一些患者擔心,放開低價藥最高限價後,藥品價格會不會大幅增加,是否會加大患者的醫療負擔呢?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産企業眾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價格主管部門將加強監管和引導,防止經營者濫用自主定價權。
另外,有關部門將針對低價藥品進一步完善招標採購政策,確保通過競爭形成合理價格。專家表示,即使一些藥品因原輔材料上漲需要調整零售價格,價格變動也是可控的,而且對低價藥品報銷標準比較高,基本不會增加患者負擔。合理調整低價藥品價格,有利於調動企業生産供應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有利於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減少高價藥品使用,從總體上看,有利於醫藥費用下降。
郭凡禮也表示,許多低價藥品的日均費用遠遠低於最新政府指導價,所以低價藥零售價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該政策實際為低價藥中獨家品種的價格上調埋下伏筆,有利於低價藥産業回暖。雖然低價藥漲價會提高用藥成本,但是相比能夠替代一部分高價藥,那麼總體上是有利於藥費和醫療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