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養生中醫化蔚然成風
發佈時間: 2014-07-09 15:04:38 | 來源: 大洋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老年保健,這一恒古話題在“百善孝為先”的中國社會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並融合了多方關注:子女對父母的感恩盡孝;老年人自身的保養延壽;以及包括國家、企業、相關機構等在內的第三方關懷。《楓葉正紅》、《朝花夕拾》、《養生堂》等一些專注于養生、健康的電視欄目也不斷刷新著收視率。這些欄目不僅為閒賦在家的老年人獲得全面、正確的保健知識提供了絕佳介面,幫助老年人“防患于未然”;同時辯證性的推薦了養生方法等,為追求生活品質和養生的人們,提供了參考。
老年中醫養生欄目悄然興起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浩浩蕩蕩幾千年,但也因其深奧精微,對中醫文化沒有太多了解的人對“中醫”這一大旗幟及其産品大多敬而遠之,導致中醫文化“束之高閣”。但如今,隨著中醫門診的開闢,中醫養生欄目的增加,以及中醫名師的現身説法,原本生僻的中醫文化下沉至民間;同時,含有中醫養生資訊的如柏年康成等中老年群體健康生活門戶網站的興起,也使中醫知識和文化的資訊不斷更新,並隨著消費生活化的不斷推演,逐步滲透生活點滴,真正從歷史書中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其首先走進的就是老年人的生活圈,並在老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共鳴。老年人面對身體機能無法避免的退化,大多會産生落差,但閱歷豐富的老年人卻也不會莽撞選擇,病急亂投醫。中醫養生欄目的“望、聞、問、切”為時間充裕的老年人全面展示了整個病因産生的過程,使老年人在對自我身體的剖析中“對症”,並在以後的保健中有的放矢。
治“未病”的中醫邏輯
對比中西醫發現,西醫治療的對像是病,但細菌在西醫抗生素的圍剿之下,會不斷變異反撲,越來越頑固、難以對付。而中醫不直接對抗病邪,是通過修補和激發自身的防禦體系和自愈系統來解決疾病問題,有效化解潛在的疾病。有專家甚至指出:中醫最符合現在的“5P醫學模式”。“5P”即預防性(Preventive)、預測性(Predictive)、個體化(Personalized)、參與性(Participatory)和健康促進(Promotion)。
老年人的身體經過多年運轉已有損耗,內部隱藏著許多疾病誘因,任何潛在風險都可能致命。平常調節體質,用以防控新生疾病的治“未病”的中醫邏輯就得到了眾多老年人以及子女的推崇。《楓葉正紅》等欄目通過對老年人日常不良習慣的糾正以及正確養生方法的普及,使老年朋友們樹立積極的養生觀,主動調整平衡身體功能,激發抗病能力,在可能出現的疾病中爭取最大可能的“豁免”。
隨著老年中醫養生欄目的走紅,中醫不斷生活化,並被更多大眾接收,而有著深厚中醫文化底蘊的中國市場也在人們強調生活品質的過渡中不斷被盤活。近年來,冬蟲夏草、鐵皮楓鬥、藏紅花等一些珍貴的中草藥相繼走俏,人們希望用可以接受的中醫中藥等生活層面的投入來換取持續的健康或疾病的緩解。養生專家也指出,適量並持續服用保健品能調節人體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但專家也同時提醒,保健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取代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