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堅持塑形鑄魂,彰顯城市人文魅力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完善文明創建常態化長效機制,推動出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支援當陽、遠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規範化建設。大力開展“三村四美”鄉風文明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弘揚誠信文化,鞏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成果。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

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常態化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活動。加快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支援三峽工程博物館布展開館。把更多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中。支援秭歸、長陽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組織開展建黨10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主題文藝創作。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強文物古籍、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推進“萬里茶道”“關聖文化史跡”申遺。加快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建設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辦好市第六屆運動會,籌備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省第十屆少數民族運動會。

高品質發展文化産業。推進文體商旅融合發展,壯大文化旅遊、樂器珠寶製造、文化裝備製造、文化創意設計等重點産業,力爭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23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環南歷史文化街區、長江國際文化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宜昌文化新地標。發揮文化産業扶持資金引導作用,支援龍頭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組建宜昌演藝集團。統籌辦好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長江鋼琴音樂節等活動。

(九)堅持共建共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品質,促進充分就業。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擴大公益性就業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大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確保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5%以內。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支援力度,增強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支援和鼓勵多渠道靈活就業。深化職業技能培訓,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保覆蓋面。全面做實醫保市級統籌,引導發展商業補充醫保。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優化異地就醫結算流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推進住房公積金歸集擴面,優化使用政策,支援發展租賃住房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制度。貫徹《退役軍人保障法》,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健全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實施城區重點區域散葬墳墓整治三年行動,啟動市殯儀館遷建。

大力發展優質教育。新建公辦幼兒園10所,提高普惠性幼兒園比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創建。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擦亮高中優質教育品牌。支援三峽大學“雙一流”、三峽職院“雙高”建設,確保湖北航空學院建成開學,開工建設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轉設新校區,加快打造科教城。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爭創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辦好特殊教育。規範發展民辦教育。加大名師名校培育力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大力發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城市。

全面推進健康宜昌建設。加快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增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加強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加快推進鄂西南(宜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公共衛生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實施定向委託培養大專學歷鄉村醫生工程。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推進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及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深化醫養改革試點,大力推廣養中辦醫、醫中辦養、醫養融合、醫養簽約模式。加快市兒童福利院遷建、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示範項目建設。穩步擴大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覆蓋面。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面推廣“雙基強化、三治融合”經驗。提升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水準。推動“雙報到、雙報告”制度化常態化。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健全信訪、調解聯動工作機制。深化平安宜昌、法治宜昌建設,完善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堅決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實施“八五”普法。加強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體系建設。紮實開展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確保實現“一無四降”,爭創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僑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統籌做好援藏援疆、民族宗教、政策諮詢、機要保密、史志編纂、機關事務、人防、氣象等工作。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