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編制完成市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工建設江城大道下段、三峽高速港窯路和花溪路互通等項目,加快港窯路延伸段、張家灣路延伸段等項目建設,確保伍家崗長江大橋、江城大道中段、宜長公路、三峽高速西陵二路和合益路互通等建成通車。城區新增公共停車場10個、停車泊位3000個以上。優化城市公交線路和班次,確保通過公交都市創建驗收。

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區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00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50部以上,棚改新開工2233套、建成5225套。開展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依法拆除城區違建2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儲氣調峰機制,謀劃城區燃氣入城二通道。高標準規劃建設高鐵北站片區,加快推動火車東站、奧體中心、沙唐、共聯等片區開發,精心謀劃石板、大樹灣等片區發展。全面整治城區大型內澇點,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堅持“房住不炒”,啟動政策性租賃住房試點,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出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小區業委會覆蓋率、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80%。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準。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支援宜都打造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

(五)堅持強農惠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全國知名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完成柑橘“三改”8萬畝、茶葉品改8000畝,加快建設三峽蜜桔産業集群。調整蔬菜品種結構1萬畝。推進水産池塘工程化流水養殖、畜禽生態化標準化養殖,加快建設現代畜牧産業園區。支援中藥材、中蜂、小水果、食用菌等産業發展。突破性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支援稻花香、枝江酒業、屈姑、土老憨、蕭氏茶業、採花毛尖、鑫鼎長盛川、一致魔芋、康農種業、福美園食品等企業發展,確保農産品加工産值增長10%。大力發展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加大宜昌蜜桔、宜昌宜紅、宜昌毛尖推廣力度,打造一批公用品牌標桿企業。新增“二品一標”20個。全力穩定糧食生産,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加快補齊農田水利設施短板,推進東風渠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27.93萬畝。加強本土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做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支援秭歸臍橙文旅小鎮、三峽茶旅小鎮、清江鱘魚谷等産業融合項目建設,豐富農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就近就業和增收空間。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啟動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1500公里,建設“美麗宜道”150公里,推動交通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1個、示範鄉鎮4個。全面開展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健全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公司化管護體制,提升供水保障能力。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持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加快智慧廣電工程建設,擴大農村數字電視網路覆蓋面。持續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擦亮小城鎮”三年行動,確保所有鄉鎮達到美麗城鎮標準。支援遠安創建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縣。加快榛子黃糧、環百里荒、玉泉雙蓮等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保護。著力提升農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能力和品質,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農技人員“縣管鄉用、下沉到村”新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吸引企業、能人、市民下鄉興鄉。

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援、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跟蹤脫貧人口收入變化、“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完善特色産業發展規劃,突出抓好“一村一品”特色富民産業發展。加大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優化配置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産業扶貧指導員、幫扶幹部等工作力量,整合過渡到鄉村振興工作。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建設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