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力度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09

作者:

編輯:敬博童

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針對經濟運作中的難點矛盾,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加大宏觀政策落實力度,推動政策靠前協同發力,有序實施“三個一批”,延續優化一批階段性政策,研究出臺一批針對性強的新舉措,積極謀劃實施一批儲備政策,系統打出穩增長政策“組合拳”。在諸項穩增長政策發力顯效的推動下,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産供給持續增加,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經濟運作整體回升向好。

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其中,內需潛力持續釋放。消費總體呈現較快恢復態勢,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凸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資本形成總額拉動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為穩增長提供重要支撐。從部分最新經濟運作數據看,7月份,全國統調發電量同比增長5.9%,較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市場預期也有所好轉,製造業PMI已連續2個月回升……綜合上半年和最新經濟運作數據,下半年經濟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同時,也應看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多,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市場信心偏弱。國內外因素疊加,當前經濟運作面臨新的困難挑戰,必須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力度穩固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不斷推動經濟運作持續好轉。

就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組織實施好階段性政策的延續工作,持續謀劃研究一批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儲備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分批出臺實施:一是積極擴大國內需求;二是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三是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四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五是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六是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這六方面的工作部署,聚焦當前經濟運作面臨的新困難和挑戰,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相輔相成,突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優先位置的政策導向,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增強經濟恢復發展內生動力。

以積極擴大內需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堅實支撐。除了實施好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大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應是下一階段系列穩增長政策的著力點之一。這不僅關係積極擴大內需的成效,也是提振信心的重要觀察窗口。此外,適應中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既有利於從消費與投資兩側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也有利於帶動房地産業及相關産業恢復和健康發展,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以提振信心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良好社會預期。“信心比黃金重要”,這對當前經濟運作尤其具有積極意義。六方面的工作部署,可視為提振信心的有力之舉。加大宏觀政策和微觀政策調控力度,提升政策作用效能,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使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穩步增長,具體體現為主要經濟指標的持續改善,有助於形成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與提振信心的良性互動和互為成就,加快改善社會預期。

以防範風險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可靠保障。積極穩妥防範化解房地産、地方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等,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將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安全穩定的宏觀環境,推動經濟在“穩”的基礎上強化“進”的態勢,實現“好”的發展前景。需要指出的是,在防範風險的同時,應以更大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以做大增量解決存量問題,不斷提高防範和化解風險的能力。

總之,中國經濟運作正處於恢復發展的關鍵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改善社會預期和提振信心,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既要更精準,也要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