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文旅消費!三亞出臺“50條措施”

來源:南海網

時間:2023-06-27

作者:沙曉峰

編輯:敬博童

為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創新消費場景,豐富産品供給,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服務品質,推動消費加快恢復,落實有關要求,助力三亞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制定三亞打造國際旅遊勝地促進文旅消費行動若干措施。

激發消費活力方面

1.實施消費促進行動。研究在“三亞放心遊”旅遊公共服務平臺、OTA平臺推出新一批文旅消費券吸引島外遊客來瓊,激活島內消費。

2.落實節日主題活動計劃。圍繞端午、中秋、七夕、國慶、元旦等傳統節慶和法定假日,貫穿全年舉辦系列促消費活動。辦好消費周、消費月、消費季活動,策劃實施2023年三亞文旅消費季系列活動。

3.推出旅遊惠民措施。鼓勵旅遊景區實行淡旺季促銷價,鼓勵演藝場所實行限時折扣優惠,落實天涯海角遊覽區等國有景區免門票政策,逐步實現“門票經濟”轉向“綜合消費經濟”;推出島民特惠、畢業季活動、暑期夏令營等促銷套餐與主題活動,引導和刺激消費。

4.辦好大型文化活動。以“活動”為引擎,引導市場主體圍繞演唱會、電音節、電競節、藝術節等各類主題,舉辦高品質大型旅遊文化活動。繼續辦好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三亞城市旅遊節等品牌活動;辦好三亞之夜群星演唱會、S2O三亞電音節、“天涯之巔”音樂節、華語辯論世界盃名校邀請賽、“樊登讀書節”等活動。

5.舉辦品牌體育賽事。引入國際國內知名賽事IP,舉辦國際沙灘排球邀請賽、全球華人足球邀請賽、中國沙灘飛盤公開賽、中國網球巡迴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

6.提升本土賽事影響力。抓好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青少年OP帆船賽、“三亞球王”爭霸賽、吉成之夜健美大賽、2023年三亞市龍舟公開賽等本地賽事,提升影響力,形成“一區一品”的特色品牌賽事格局。

7.吸引國際會議落地。爭取吸引全球島嶼旅遊發展大會在三亞舉辦,籌備第三屆世界旅遊投融資大會等大型會議,吸引世界旅遊同業匯聚三亞,關注三亞,共謀發展。

8.開展島外旅遊推廣。圍繞“精準行銷”,點對點做好主要客源城市推介活動;鼓勵旅行社開展包機、專列拓展客源市場;開展“免稅+旅遊”島外宣傳推介活動,擴大免稅購物旅遊的吸引帶動作用和溢出效應。

9.強化新媒體行銷。借力抖音、小紅書、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式等新媒體渠道,不間斷宣傳推廣“消費提振年”各類活動內容,按旬打造消費熱點話題,形成波浪式消費熱潮。聯動小紅書,舉辦CityWalk城市漫遊行銷活動。

10.做好三亞經濟圈聯動。聯合併引導三亞經濟圈旅遊企業開發各類“山海聯動”整合旅遊産品,發揮三亞“領頭羊”作用,構建行銷矩陣,實現三亞經濟圈共同發展。

11.完善旅遊大數據平臺。完善旅遊數據平臺建設,加強客源市場和産品研究,為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籌建三亞旅遊發展研究院,研究重點客群畫像,多渠道開展三亞旅遊宣傳推介,打造鮮明的三亞旅遊目的地形象。

12.構建三亞旅遊元宇宙。以三亞全域為場景,以旅遊要素為串聯,探索開發數實結合的5G+AR智慧旅遊雲平臺,構建三亞旅遊元宇宙。

優化消費環境方面

13.加強文旅消費政策支援。印發實施《三亞市旅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辦法》,充分發揮酒店入住率階段性獎勵、航空補貼、大型活動獎勵、行銷獎勵、郵輪補貼、會展補貼、辦公獎勵等相關政策激勵作用,推動文旅消費加快恢復。

14.打造文旅消費集聚區。升級打造大東海、三亞灣、亞龍灣、皇后灣消費集聚區,持續推進濱海區域提檔升級,打造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主客共用濱海度假區。推進崖州非遺特色街區、大東海旅遊休閒街區建設。開工建設三亞灣智慧夜經濟提升項目。

15.建設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進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閒園區成功申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完成亞龍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復核。

16.完善會展基礎設施。推動保利C+國際博覽中心實質性運營,完善紅樹林酒店群高端會議與會展區配套設施,推動崖州灣科技城國際會展中心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籌建三亞市自貿港數字會展服務平臺。

17.構建夜間消費場景。重點培育和打造一批融合夜食、夜購、夜遊、夜健等多業態的夜間消費聚集區,引導經營企業向“差別化”“特色化”方向發展。鼓勵開展露天演藝、移動餐飲、遊戲互動等消費業態。支援鹿回頭、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南山、西島等景區發展夜間旅遊業態,打造旅遊消費新場景。

18.促進景區提質升級。推進高A景區建設,持續推進天涯海角、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創建國家5A級景區。推進三亞千古情景區、三亞國際免稅城、大東海景區等創建4A級景區。

19.引導博物館集群發展。加速三亞非國有博物館集群項目開工,積極爭取太古國際博物館和英皇影視娛樂博物館在三亞設立。

20.強化交通網路系統化建設。研究建設三亞經濟圈東西貫通的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加密站點公交化運營。完成西段三亞至樂東公交化旅遊化鐵路改造項目建設,研究推進東段三亞至陵水城際軌道交通項目方案。

21.健全多元化住宿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後海、博後-六盤、馬嶺-西島、梅聯金銀銅宿集群建設,打造“天涯宿集”民宿品牌。申報國家“甲級”“乙級”民宿3-5個;鼓勵發展共用農莊;打造三亞特色酒店品牌,引入國際高端酒店。

22.鼓勵文體場館市場化運營。推進公共文化體育場館功能改造,深化場館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鼓勵以委託經營、特許經營、協作經營等方式由專業機構運營管理,助推文體旅消費高品質發展。

創新消費場景

23.打造時尚消費中心。推進三亞“四首經濟”(首店、首牌、首發、首秀)發展,鼓勵“四首經濟”與三亞IP元素融合,吸引全球時尚高端消費品牌入駐。

24.建立黃金珠寶展示交易中心。推動梅村黃金珠寶産業園建設和運營。舉辦黃金珠寶等高端消費品發佈、定制和展示交易會。

25.推動瓊港經濟合作。緊緊圍繞現代服務業産業領域,著力打造“香港城”,建設港企港商聚集地,提升三亞時尚消費的國際化和前沿化。

26.創新發展遊艇旅遊。持續推進租賃遊艇夜航試點工作,有序開展租賃遊艇夜航試點,做好遊艇夜航技術保障。支援遊艇碼頭微景區化改造,推廣停泊遊艇發展“帆船奇妙夜”等消費場景。健全三亞國際遊艇交易中心業態和功能,打造世界一流的環河口遊艇消費集聚區。

27.提升文化旅遊消費。加快培育影視、動漫、電競、遊戲等數字文化創意産業,引進和開發新的演藝娛樂形式和項目,鼓勵建設沉浸式旅遊業態。

28.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鼓勵文化娛樂場所通宵經營,引導免稅商城、大型商城、景區等場所佈局小劇場、文創商店、藝術館等,把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推進非遺的合理利用和傳承發展,探索開展文化遺産旅遊。

29.深化體旅融合發展。打造體育運動休閒度假小鎮,培育濱海休閒體育運動消費市場。加快國際汽聯FE娛樂綜合體項目開工建設。

30.高標準建設消費商圈。加快推進中糧大悅城、海旅免稅奧萊生活廣場、夏日體驗廣場等商業項目如期開業。推進華潤萬象城、中免太古裏、海棠故事等商旅綜合體加快建設。鼓勵建設高品位街區,進一步提升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鴻洲遊艇碼頭等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旅遊休閒街區業態。

31.打造文物藝術品流通平臺。加快中國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項目、三亞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文物藝術品聚集發展。

32.完善“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加快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擴大升級資訊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産品和智慧零售、數字文化、智慧體育、醫療健康等消費新業態。通過數字賦能、商旅文體融合等打造消費新場景。

豐富産品供給方面

33.做大離島免稅市場。提升離島免稅國際競爭力,強化免稅消費帶動作用,開發“免稅+”系列旅遊産品,支援免稅店線上促銷,持續優化監管和提貨方式,抓好“擔保即提”“即購即提”政策實施,舉辦離島免稅購物節。

34.打造世界美食中心。積極引進國際知名餐飲品牌、老字號餐飲企業落地三亞,推動瓊菜品牌化發展,有效擴大瓊菜宣傳,深入挖掘疍家、黎家等特色美食,拍攝本土美食視頻。鼓勵利用街區、廣場開展美食集市活動。

35.樹立美食品牌形象。籌劃2023年“誰是三亞食神”暨“尋鮮三亞”美食評選、2023年“食尚三亞,嗨吃夏日”暨三亞首屆“食尚餐廳”評選、2023三亞國際美食嘉年華等活動。

36.做大三亞幸福産業。加快婚慶旅拍産業發展,鼓勵利用景區、酒店和鄉村資源,發展定制化的特色婚慶旅遊項目。舉辦婚慶産業大會、亞洲婚禮風尚盛典論壇。打造世界級婚慶旅遊城市,實現婚慶産業規模和品質雙提升。

37.推進生態旅遊建設。積極開展森林旅遊,進一步挖掘自然氣候和森林資源先天優勢,推進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臨春嶺等森林公園、森林康養基地生態提升及功能完善。

38.促進驛站和營地建設。推動椰州博覽驛站開工建設,加大海棠花語驛站、崖州紅韻等驛站招商力度,推動大小洞天、天涯海角、鹿回頭驛站納入全省旅遊公路驛站體系。引導社會資本建設綜合房車營地,加強房車營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39.發展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示範村,支援市場主體開發鄉村民宿、農家樂等業態,助力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建設。推進大茅遠洋生態村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並投入運營。

40.提速發展康養旅遊。結合豐富的康養旅遊資源,重點發展自然康養遊、中醫療養遊、溫泉療養遊,把三亞打造成産業要素齊全、産業鏈條完備、公共設施完善的綜合性康養旅遊目的地。以海棠灣醫療康養板塊為重點,打造主動健康消費目的地。

41.構建海陸空研學體系。發揮崖州灣科技城在海洋科技、南繁科技和空天研究資源優勢,通過影視資源、VR資源等開展科普研學,推出海陸空研學體驗産品,樹立三亞立體研學旅遊品牌。持續推進深海博物館、南繁博物館和太空科技館的建設和完工。

42.著力體育賽事旅遊。完成體育中心建設並投入使用。辦好海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籌備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加大培育水上運動、沙灘運動、戶外運動、高爾夫等賽事消費和跑步經濟。支援各類體育社團採用冠名、贊助、特許經營等方式開發其無形資産。

提升服務品質方面

43.加強旅遊品質監測。做好旅遊細分業態的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升級和貫標工作。做好典型旅遊業態品質監測工作,定期出具品質監測報告。堅持品質發展,深化旅遊消費“先行賠付”制度,推廣“三亞放心遊”快速理賠機制。引導優質商戶入駐“三亞放心遊”平臺。

44.提升旅遊公共服務。做好全市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的提質升級和常態化運營管理。強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旅遊標識導覽系統,推進旅遊廁所建設提升工程。

45.建設智慧旅遊平臺。建立覆蓋全市景區的旅遊集散中心公共資訊服務體系,建設三亞遊客服務中心和旅遊數據中心。完善遊艇婚慶數字平臺。繼續完善遊艇旅遊、婚慶旅遊等資訊化平臺建設,規範行業發展。

46.強化行業協會建設。印發《旅遊行業協會運作管理規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啟動“僵屍協會”退出機制。探索行業協會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賦權試點工作。

47.完善餐飲服務標準。印發《三亞市促進餐飲業發展若干規定》,指導行業協會制定《綠色餐飲企業等級評定規範》等地方標準,規範行業發展,推動本土餐飲業高品質發展。

48.規範低空旅遊發展。印發《三亞市促進低空旅遊發展暫行辦法》,完善低空旅遊項目管理工作機制,強化低空旅遊安全監管,確保低空旅遊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49.推行高品質服務標準。圍繞海鮮餐飲、婚紗攝影、遊艇旅遊、沖浪和潛水旅遊服務標準,開展行業規範和業務技能培訓,提升行業服務意識和服務品質。推出“品質旅遊服務商家”計劃。

50.守住安全生産底線。加強旅遊安全管理,組織全市旅遊行業安全生産培訓,消除安全隱患、增強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生産能力,打造安全有序的三亞旅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