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文化大講堂第35場臨高舉行:王亦俊解讀“海南四絕”之“吟絕”王佐

來源: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

時間:2023-06-26

作者:孫瀧澤

編輯:吳強

6月25日,由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的“記得住歷史,看得見鄉愁”大型公益系列活動“瓊州文化大講堂”第35場講座“王佐和他的海南風物詩”分享會,在臨高縣博厚鎮透灘村舉行。臨高縣王佐文化研究會會長王亦俊以《解讀“吟花詩人”王佐》為題,通過對王佐的年譜生平、家族歷史、鄉土文化環境和其詩文作品的介紹,梳理其何以“所居民愛,所去民思”,展現了這位海南本土歷史文化名人的愛國、愛鄉、愛民等情懷。活動吸引了來自海口、臨高、澄邁等地眾多文化界、藝術界代表和歷史文化愛好者參加。

活動當天上午,50多名與會專家學者、作家詩人和歷史文化愛好者,早早便驅車來到始建於南宋開禧元年、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併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王佐故居透灘村,探訪禮魁坊、王佐公祠、王佐墓、慈訓堂、透灘石橋、節孝坊等古跡。

王亦俊介紹説,王佐故居歷經風雨滄桑,出現諸多變化,但依然古樸迷人,一直吸引著眾多探訪者。王佐一生愛讀詩書,致仕回家後,與同縣致仕訓導謝寧、國子監學生王錫、隱士王政等為密友,經常互相往訪,或談論詩書,或悠遊山村,怡然自得,修心養性,寫下了許多意境高雅、充滿家鄉氣息的詩文,“他所描述的風物和景點,雖然也已不見當年的模樣,但是他的詩文魅力依然不減,流芳永遠!”

在該村王佐小學(教學點)多媒體教室舉行的“瓊州文化大講堂”上,王亦俊進行了專題講座,既講述了王氏渡瓊始祖、王佐的家史淵源,還通過具體生動的史實與事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王佐如何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下勤奮學習和快樂成長,展示了王氏的優良家庭家教家風,以及王佐從政之後如何為民奔波、為官清廉,展現了其高風亮節和令世人景仰的愛國為民情懷。

作為王佐後人,王亦俊還特別自豪地講到王佐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及其對後世後人的熏陶和極大影響。王佐所著的《瓊臺外紀》是一部地方誌書,記錄了海南的風土人情,地理山川等掌故;《瓊崖表錄》是王佐寫給皇帝的奏章,陳述珠崖的重要性,指出漢棄珠崖、元設土捨得錯誤,語多懇切。王亦俊評價説,“王佐的詩,狀物、寫景,刻畫入微,既懷古抒情,又清新雋永,更可喜的是多為愛國憂民之作。”

王亦俊盤點説,在王佐的《天南星》中的“夫何生海南,而能濟饑飽。八月風颼颼,閭閻菜色憂”和《鴨腳粟》中的“三月方告饑,催租如雷動”“瓊民百萬家,菜色半分病,每到饑月來,此草司其命。”等等,都是王佐關心人民疾苦的表現。此外,《哀使君》《哀四義士》和《海外四逐客》等詩篇,則通過悼念宋末瓊州安撫使趙與珞及四義士(謝明、謝富、冉安國、黃之傑)抗元殉節和懷念抗金名臣李綱、趙鼎等人,較好地展現了他的愛國思想,至今讀來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講座在廣州禺山高級中學教師、返鄉支教的王英鸞所唱的臨高漁歌《喚妹來》,海南著名青年歌唱家張澤艷清唱的《赤壁懷古》中拉開序幕,在張澤艷激情歡唱的《好日子》中降下帷幕。主辦方代表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林長武、該會副會長鐘國駿給主講人王亦俊頒發了“瓊州文化大講堂”的顧問證書和文創獎品,林長武還專門創作了一幅書法作品《尊師重教》贈送給王亦俊。鐘國駿和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傑、詩人王雲、作家何衛東等還分別暢談了參觀王佐故居和聽完講座後的各自感想、個人建議。主講人就聽眾所提出關於王佐文化的研究與傳承等方面的一些提問進行了面對面的解答與交流探討。

活動中,海口市作協顧問葉海聲、海南海世界貝殼博物館館長李恒、海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林尤超和歌唱家張澤艷、作家王輝俊、詩人林穎和王雲等,還和主辦方海口日報社、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的代表一起,分別給王佐小學(教學點)捐贈了個人創作或主編或新購的各種書籍,該校校長吳多琛接受了捐書並介紹了該校發展和師生等情況,並感謝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與該校“結對子”。

海口市作協顧問、《椰城》雜誌社主編韓芍夷,海口市作協副主席、詩人許燕影,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顧問、資深媒體人連中華,海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楊鑰,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策劃人樊大鵬、臨高王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玉玲,和唐雄、章之樂、孫品、陳吉秋、王丹、黃振昌、思凡等詩人作家和藝術家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海南省作協副主席、海南詩社副社長彭桐主持。

部分參加活動者還就近參觀了古銀瀑布等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詩人們進行了“詩繡海南”的同題詩采風創作。

本次活動指導單位為海口市文聯,由海口日報社、亞太(國際)家道文化研究院、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海南華潯品味裝飾有限公司、亞太(國際)家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海南省茶葉學會、臨高縣王佐文化研究會協辦,新浪海南、海南線上、中國網海南為媒體支援單位,海南省旅瓊文藝家協會為學術支援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