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時指出:“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産。”蘇洵和兒子蘇軾、蘇轍,之所以能成為後世景仰的“三蘇”、“唐宋八大家”蘇家之所以能佔三人,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蘇氏良好的家風家教。這份“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産”之中,首要一條就是讀書正業。
宋紹聖四年(1097),蘇東坡自惠州再貶海南,“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七月二日,蘇東坡攜幼子蘇過抵達昌化軍治(今儋州市中和鎮)。元符三年(1100)六月,離開海南,渡海北歸。東坡居儋三年,與兒子蘇過“食芋飲水,以著書為樂”,同時精心指導子孫後代讀書寫作,十分關心他們意志情懷的培養,以此作為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産,為我們新時代推進全民閱讀、涵養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軟實力,提供了鮮活的樣板。
海南儋州東坡書院
蘇軾驚夢:“父師檢責驚走書”
少年蘇軾天資聰穎,博覽群書,貫通經史,是典型的“學霸”。不過他驕人的成就卻不是“天資”二字可以涵蓋的,他在成長的道路上確實下過苦功夫。
父親蘇洵要求孩子們手抄經書。史料記載:“蘇長公手錄《漢書》全部及《金鋼經》。”《蘇軾年譜》也有記載:“蘇軾凡三經手抄《漢書》。”《漢書》又稱“前漢書”,後人劃分為120卷,全書共80萬字。如果説蘇軾手抄三遍令人難以置信,那即便以毛筆手抄一遍,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何等艱苦!
早年蘇軾讀書,不僅是涉獵廣泛,還發明瞭“八面受敵”讀書法。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一個任務: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每部書要讀多遍,每讀一遍要帶著一個特定的目的,專注于一個層面,做到有的放矢。“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東坡父子初抵儋州時住在破敗的官驛裏。東坡一夜有夢,晨起作《夜夢》詩,並有序言: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余日矣,澹然無一事。學道未至,靜極生愁,夜夢如此,不免以書自怡。
夜夢嬉遊童子如,
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余,
今乃始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
起坐有如掛鉤魚。
我生紛紛嬰百緣,
氣固多習獨此偏。
棄書事君四十年,
仕不顧留書繞纏。
自視汝與丘孰賢,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此時已經年逾花甲的蘇東坡,夜裏做了一個噩夢。他夢見自己回到貪玩的童年。嚴厲的父親作為老師,要求他通讀一遍《春秋》,到父親檢查作業的時候,自己卻因嬉遊而才讀到魯桓公、魯莊公,小小蘇軾讀了不到1/4,父師檢責,嚴酷的手段恐怕也是有一些的。遠謫海外的老年蘇軾,夢至此情此景,當即“怛然悸寤”,懼怕不已,從夢中驚醒,嚇得心臟很不舒服。坐起來之後,感到原來是一場驚夢,如同遊魚吞鉤一樣痛苦。少年時老父嚴苛要求,苦讀詩書的印象,雖然時隔半個世紀,仍刻骨銘心。
樊庶編注《蘇文忠公海外集》所載《夜夢》
東坡骨肉:“須多讀史”“超然自得”
紹聖五年(元符元年,1098)正月。蘇轍次子蘇適添一子,即蘇轍之孫,乳名“鬥老”,出生三日,依習俗入浴。蘇轍即寫信告知遠在海南儋州的兄長東坡,這是蘇家第九名男孫。東坡遂作五言長詩《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鬥老》。其中有:
君歸定何日,我計久已熟。
長留五車書,要使九子讀。
(吾與子由共九孫男矣)
簞瓢有內樂,軒冕無流矚。
人言適似我,窮達已可卜。
早謀二頃田,莫待八州督。
(吾前後典八州)
東坡説:你什麼時候回程?我已然考慮成熟,杜甫説“男兒須讀五車書”。我們要長期留有五車書,讓這九個孫子苦讀才是。《論語》説:“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小筐飯,一水瓢湯,在簡陋的街頭,別人難以忍受這種窮困清苦,而顏回卻不曾改變他好學的樂趣。卿大夫乘軒車,著冕服,官爵顯赫,但不一定人們會轉動目光讚賞你。有人説,你兒子蘇適很像我,窮困還是發達已經可以預知。可早些去找兩頃田地,耕讀傳家,不必費心費力去追求高官厚祿,也不必等待像我一樣,前後主管八州。
蘇氏家族希望子孫讀書授業,科舉步仕,藉以振興中落的家道。蘇東坡明確要求子孫,多讀史書,文章寫作要形式內容相適應。他在給蘇轍孫子、自己的侄孫信中説:“侄孫近來為學何如?想不免趨時。然亦須多讀史,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于適用,乃佳。”同時,讀書正業,入仕報國,並不一定看重官階;耕讀傳家,重視學術功業,並不期盼高官厚祿。“勿令得一第後,所學便為棄物也。”不要登第之後,學業便荒蕪廢棄。知識用以修身,金榜題名後更應以廣博學識治國安邦。東坡十分關心記挂遠在中原孫輩的讀書寫作,信中還要求“侄孫宜熟看前、後漢史及韓、柳文。有便,寄近文一兩首來,慰海外老人意也。”
東坡自知遠謫海外,會給後輩子孫帶來許多影響,便更加關注他們的學養提升。在給另一名侄孫“元老”的信中説:“老人與過子相對,如兩苦行僧爾,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侄孫既是東坡骨肉,人所覷看,住京,凡百加關防。切祝,切祝。”我與兒子蘇過在儋州,是兩個苦行僧,但胸中還是超然自得,不改自己的法度規則。你是東坡後裔,人們會窺視偷看,住在京都,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百倍防範,謹慎小心。
蘇過抄書:“便是窮兒暴富”
“三蘇”盛譽,韆鞦傳頌。其實“三世四蘇”,亦應重視。一世蘇洵,二世蘇軾、蘇轍,三世即蘇過。軾轍子輩,即蘇過一輩,成年的有兄弟六人:蘇軾之子蘇邁、蘇迨、蘇過,蘇轍之子蘇遲、蘇適、蘇遠。六人中能與前輩並稱“四蘇”者,惟獨蘇過。他長期陪伴父親蘇軾,特別是惠州、儋州期間,把妻兒留在惠州,獨自隨父親渡海南遷,在“非人所居”的海南儋州,時刻照顧父親飲食起居,“凡生理晝夜寒暑所須者,一身百為,不知其難”。同時,在父親嚴格教導下,讀書作文,從未間斷。
東坡居儋,“獨與幼子過處,著書以為樂”。因此,蘇過詩文書畫成就,高於其他兄弟,實至名歸,以“小坡”之稱成為蘇家第三世的代表。
元符二年(1099),是東坡居儋第三年,三月,東坡寫信給秀才程儒。信中説:“兒子到此,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呵呵。”《漢書》,東坡少時,抄過全文,共80萬字。而今貶居儋州,蘇過已經抄完《唐書》,準備再抄寫《前漢書》。
後晉時編纂、署名劉昫的《唐書》,後人稱為“舊唐書”,共200萬字,編完後流佈甚少。從宋仁宗慶曆年間起,宋祁和歐陽修新編唐書,嘉祐五年(1060)完成,此時圖書刻印技術比較成熟,新編唐書得以“布書于天下”。至東坡居儋,已30餘年,在海南所見,當是宋編唐書。此書共225卷,169萬字,是《漢書》的兩倍,蘇過已經抄寫完成。這是多麼艱苦的學習方式啊!東坡認為:兒子如果再抄完《前漢書》,“便是窮兒暴富也”。蘇東坡把研讀史書、抄寫名著的意義和價值,看得如此重要,對蘇過的要求如此嚴厲,這也是蘇過得以在眾兄弟中脫穎而出的直接原因。
(作者係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