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以來,海口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做大做強園區發展平臺——産業集聚顯活力

來源:海口日報

時間:2023-04-05

作者:王子豪 梁冰 王舒儀

編輯:吳強

五載耕耘勠力奮進,接續奮鬥再啟新程。

五年來,海南自貿港建設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不動搖,實現了從“順利開局”“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蓬勃興起”。作為承接自貿港項目落地、承載特色産業發展的主陣地,海口四大重點園區錨定主導産業發展方向,不斷做大做強園區發展平臺,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如今,重點園區聚力發展産業經濟,奮力彰顯園區擔當。去年全年,海口四大重點産業園區以不到10%的土地,貢獻了46.9%的投資、41.3%的稅收,以實幹實績實效奮力交出高品質發展優異答卷。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園區要振興,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更是競爭力。這五年,海口四大園區以創建營商環境示範園區為標桿,奮力打造硬環境更好、軟環境更優、政策環境更實的營商環境。

海口江東新區固投穩步增長,江東發展大廈快速推進。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蘇弼坤 攝

暖心,是江東發展大廈項目副經理劉忍在項目建設全過程中最常有的感觸。“難免會遇到困難,多虧了項目專員的幫助,逐個幫我們化解難題。”據悉,為更好服務園區建設,江東新區專門設立企業服務專員和項目服務專員,進企業、進園區、進工地,做到“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目前,江東新區在建的超140個項目,均配備了項目服務專員一對一服務。

海口江東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企業關注落戶。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康登淋 攝

栽好營商“梧桐樹”,引得鳳凰競飛來。為幫助藥械企業解決研發、生産、經營訴求,海口國家高新區與省藥監局共建藥械創新服務站,2022年3月運營以來,已為84家藥械企業提供169項專業技術服務,為18家藥械企業配備專業企業秘書,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我們園區有一條路叫‘安商路’,還有一條‘樂商路’,意思是希望企業在此安心經商,快樂經商。”海口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園區堅持以一流服務吸引一流企業,推出“店小二”服務企業模式,企業不出園區即可跑通各部門。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海南高培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培國際産業園運營負責人黃循柳介紹,在園區“店小二”幫助下,企業已建成區內首個“園中園”——高培國際産業園,現在不僅入駐跨境貿易企業120余家,還孵化培育出一批創新成長型跨境電商企業。

産業發展提質增效

産業是經濟騰飛支撐,也是城市跨越發展動能。這五年,海口四大重點園區不斷加速佈局産業新賽道,激發産業新活力,“聚鏈成群”做強産業發展“新引擎”。

主導産業“聚木成林”——

今年2月,興科蓉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總部揭牌儀式在海口國家高新區舉行,標誌著又一生物醫藥企業總部落地海口。近年來,海口國家高新區加快引領“海口藥谷”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平臺、千億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建設,2020年以來,高新區新簽約醫藥企業62家,對賭指標投資額達到平均每畝投資677萬元、産值1200萬元、稅收90萬元,生物醫藥産業産值佔海口市80.98%、佔全省77%。

海口高新區加快引領“海口藥谷”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平臺建設。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康登淋 攝

産業規模跨越增長——

集聚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20多家全國百強數字經濟企業,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00家外資企業,數字經濟類企業營收佔全省數字經濟産業營收40%以上……從年營收約10億元,到如今躋身“千億元俱樂部”,近年來復興城發力産業“新賽道”,交出亮眼答卷。

復興城網際網路資訊産業園集聚多家數字經濟企業,發展交出亮眼答卷。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長宇 攝

美好藍圖加速繪就——

引進國際知名消費品品牌和國際供應鏈頭部企業,進口消費品産業集群初步形成;智慧化加工製造中心項目建成投産,吸引一批高附加值加工産業項目落地,全年消費精品貿易與加工産業營收突破700億元……海口綜合保稅區充分發揮園區經濟發展“主陣地”作用,著眼“補前端”“強中端”“研後端”,提升産業鏈韌性,朝著封關前實現企業滿園、産業集聚的美好藍圖全力衝刺。

招商引資提速換擋

做好招商引資,是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優勢、更好釋放經濟增長潛力的關鍵一招。這五年,海口四大重點園區強力推進産業招商,持續完善招商項目落地保障機制。從北京、廣州再到新加坡,今年以來,海口復興城啟動“城市巡介”計劃,不斷簽約“新”朋友,擴大招商“朋友圈”,開闢園區發展新增長極。

園區破除機制障礙,為産業招商激活“一池春水”。“全省首個工業用房預售證下來後,已有40多家企業簽約入駐,還有不少企業正在溝通落地事宜。”海憑國際·海口高新區醫療器械園負責人黃長林介紹,項目建成後將引進醫療器械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300余家,實現園區年産值100億元以上,打造成為高科技、高産值、高稅收的醫療器械標誌性“園中園”。

位於高新區的海南維力醫療車間,工人正有條不紊地生産。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康登淋 攝

“獨特的政策優勢、完備的配套設施以及優質的服務,是吸引我們前來投資的重要原因。”日前,在順為科技集團半導體産業集群落戶海口綜合保稅區的簽約儀式上,順為科技集團投資總監曾茵強如是説。

近年來,海口綜合保稅區發揮“自貿港+綜保區”政策疊加優勢,逐步探索出一套招商“實招”——“專業招商部門+行業部門+行業協會+園區+産業鏈頭部企業”的機制,推動中信建設區域總部、華翰物産大宗商品、復星商社等一批重點國際貿易企業、項目“搶灘”落地。

海口綜保區提升産業鏈韌性,朝封關前企業滿園、産業集聚藍圖衝刺。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孫士傑 攝

招商引資是園區發展的“催化劑”。首屆消博會成功舉辦以來,海口江東新區不斷借助消博會溢出效應,借會招商,招引一批企業成功落戶。“隨著第三屆消博會臨近,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招商方案和計劃,借此讓更多國內外企業關注、落戶海口江東新區。”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説。

海口江東新區企業管家主動到府為企業解決訴求 。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石中華  攝

五年·關鍵詞

江東新區“一港雙心四組團”

“一港”即大空港,指以美蘭國際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

“雙心”即濱海生態總部集聚中心、濱海國際活力中心;

“四組團”即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組團、國際綜合服務組團、國際文化交往組團、國際高教科研組團。

“樂城研用+海口生産”聯動發展

海口國家高新區企業通過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政策,推動已在境外上市的創新藥械産品完成國內進口註冊上市,並將該品種轉移至海口國家高新區進行本地化生産。

“一線”放開、“二線”管住

“一線”放開,即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設立“一線”,“一線”進(出)境環節實行便捷高效的海關監管;

“二線”管住,即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與中國內地之間設立“二線”,貨物從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入內地,原則上按進口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照章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一艘滿載貨物的集裝箱貨船駛離海口港碼頭。海口日報融媒體記者 楊鶴 攝

數據見證這五年

●江東新區

2019年,園區營業收入數據是189億元,到了2022年,這一數據達到了3116億元,年均增長155%;稅收從2019年的7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7億元,年均增長105%;固定資産投資從149億元增長到413億元,年均增長40%。截至2022年12月底,江東新區區域內經營主體70449家,累計納統外資29億美元,累計實現離岸貿易額30.8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103億元,累計完成跨境服務貿易額50億元。

●高新區

2022年,固定資産投資81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18%;工業總産值完成330.4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31%;營業收入完成515.5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53%;進出口總額完成10.4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76%。

●復興城

自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佈以來,園區企業累計創造營業收入3000億元、創造稅收150億元、新增企業4300家,分別是自貿港建設之前五年累計合計的10倍、5倍和4倍。

●綜保區

2022年,園區實現營業收入1235.94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4倍;進出口總值310.99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6.9倍;固定資産投資18.05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35.71%;稅收收入(含關稅及代徵稅)52.62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1.54倍;工業總産值114.48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7.8%;實際利用外資2.45億美元,較2018年實現了零的突破;註冊企業4145家,同比2018年增長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