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福稻千重浪!第三屆瓊山福稻節迎來開鐮收割季

來源:南海網

時間:2022-05-21

作者:任桐 姚詩瑞

編輯:郭小娜

稻花香裏説豐年,瓊臺福地有新篇。5月21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主題活動·第三屆瓊山福稻開鐮儀式在瓊山福稻基地舉行。隨著一瓶瓶瓊山福稻穀粒被傾倒至啟動裝置內,第三屆瓊山福稻節正式開幕。據悉,位於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的22098畝瓊山福稻基地迎來開鐮,預計將加工成1萬噸大米推向市場。

農商文旅融合 一系列主題活動精彩亮相

第三屆瓊山福稻開鐮儀式以“風吹稻浪·福稻飄香”為主題,融合福稻産業、鄉村旅遊、農耕文化等,策劃推出系列主題活動,旨在將福稻節打造成為農商文旅深度融合的優質品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活動現場,除了開鐮慶豐收,還增設了“喜收割幸福稻”巾幗割稻比賽,“稻情畫意”繪畫采風,“瓊山喜慶豐收年”稻田攝影,抖音紅人、海外傳播官“打卡”福稻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此外,瓊山綠色家庭、最美家庭、三八紅旗手、基層婦聯代表和平安普惠公司志願者代表,將在活動中共同宣讀“巾幗興糧節糧”倡議書。

藍天白雲之下,層層稻浪泛著金色的光。稻田里正瀰漫著“動”“靜”結合的奇妙氛圍,一邊是稻田割稻大賽區的“喜收割幸福稻”巾幗割稻比賽,來自紅旗鎮各村婦聯的成員們用嫺熟的手法、務實的精神,上演著獨具豐收底色的“速度與激情”;另一邊是稻田油畫區的“稻情畫意”繪畫采風,來自屯昌油畫之鄉的17位畫家、學生和輔導老師,用畫筆勾勒著福稻田的美景,用色彩表達著對豐收的喜悅之情。

來自海口的秦先生告訴記者:“作為家長,我們經常告訴孩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他們從小懂得愛惜糧食,可是孩子往往對糧食沒有概念。這次來參加這個活動,讓他們可以見到真正的糧食,見到豐收的場景,還學習到稻穀是如何加工成大米的,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此外,抖音紅人、海外傳播官在現場“打卡”體驗瓊山福稻節的各項活動,並以“現場直播+創意短視頻”的形式,通過社交媒體向網友們推廣瓊山福稻。

新技術廣泛運用 智慧農業落地瓊山福稻基地

瓊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自第一粒瓊山福稻的種子在紅旗鎮墨橋村成功試種以來。瓊山福稻一步一個腳印,闖出了一條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新路子,書寫了通過發展産業促進鄉村振興的瓊山樣本。從瓊山福稻的茁壯成長中,我們看到了瓊山區三農工作可喜的變化。”

據悉,瓊山區福稻採用的是經過科學培育的新品種,從育苗到收割,均採用有機農業種植模式,大米顆粒分明、糖分低,備受消費者青睞。通過種植基地的智慧大螢幕,可以實時看到土壤肥力、水分需求狀況、作物早期健康情況等數據,為田間管理提供了準確的科學依據。

此外,瓊山區還和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開發上線了“愛農寶”服務平臺,實現了農資、農機、農技、農戶等資源的線上匹配,大大優化了生産流程。福稻上市之後,借著網際網路的“東風”,通過拼多多、天貓等線上電商,以及抖音、快手等當下火爆的社交平臺進行銷售,多措並舉,保證豐産又豐收,並進一步增加了品牌的美譽度。

從播種到耕作,從生産到銷售,瓊山福稻的每個環節,都能看到新技術的身影,這是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的最佳見證。

品牌興農産業富農 瓊山區打響特色“福”字品牌

産業興則民興,産業旺則民旺。瓊山福稻採用“公司+農戶”的方式,盤活撂荒耕地資源,採取“統一選品、統一購種、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收購”的合作發展模式,以品質呵護品牌成長,讓品牌激活“三農”活力,瓊山福稻最終成為叫得響、賣得好並真正惠及一方百姓的興農品牌。

據統計,首批“瓊山福稻”畝産達1300斤,産量較傳統品種提升30%,稻穀售價較傳統稻穀市場價提升20%,農戶較傳統種植方式增收4000元/畝。2021年,瓊山福稻基地簽約農戶同比增長突破330%,種植面積擴大至5.096萬畝,幫助創收6401.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瓊山區聯合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農機專業服務隊,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宗旨,探索聯合合作方式和科技應用路徑,服務更多的農民,全程機械化年服務能力可達100000畝。

此外,瓊山福稻品牌打響後,瓊山區進一步推出了“瓊山福茶”“瓊山福菜”,立足本土實際,迎合市場需求,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瓊山區“福”字品牌系列農産品的“擴軍”,是瓊山區域農産品品牌進一步發展的最佳注腳,也是瓊山區農業部門打造熱帶特色農業品牌,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所收穫的成果。

現在的瓊山福稻基地,不再是單純的稻田,而是有著網紅氣質的“打卡”勝地。隨著“乃粒慧智水稻科普館”這個農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的落成,參觀者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發展變遷的過程,還能親身體驗農耕樂趣。

未來,以瓊山福稻基地為中心,為學校、企事業單位量身定制的福稻文化旅遊路線,將會有力推動農旅結合,讓村民不僅賺上種稻的錢,還能吃上旅遊的飯。

本次活動由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海南省婦女聯合會指導,海口市農業農村局、海口市婦女聯合會、海口市瓊山區人民政府主辦,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人民政府、海口市瓊山區農業農村局、海口市瓊山區婦女聯合會協辦,並得到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以及海南省水稻協會的大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