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地專家雲端共話蘇東坡晚年人生境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0-10

作者:

編輯:柯佳旭

北京時間10月10日上午,“海上講堂”邀請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以視頻方式講述蘇東坡生命歷程的最後四年,紀念蘇東坡終老920週年。本期講堂聚焦東方文明,專題研討蘇東坡生命最後時期留給人類的精神財富、思想成果與文化意義。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李公羽以蘇東坡的海南遺蹤、蘇東坡的海南功業、蘇東坡的生存智慧、最後奔波與常州終老四個方面,系統生動地講述蘇東坡橫舟渡海的生命體驗之後,思想、境界、文化等方面的完善與昇華。他運用大量詳實、具體、鮮為人知的文獻史料,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和深刻嚴謹的哲理思考,介紹晚年蘇東坡熱愛生活、珍愛生命、融入環境的豐富史實,為東西方文化學者提供與當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關的生動案例。

蘇東坡千里貶謫的仕途跌宕居然起因于文字遊戲的捉弄和嫉恨?放逐到天荒地老的海南,蘇軾如何應對人生的艱難?當年發明瞭東坡肉的蘇軾,在儋州如何用牛糞烤芋頭作為年夜飯款待好友?踏浪渡海的生命抗爭與大江東去的歷史感悟,給蘇東坡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文學思考?“儋耳頗有老人百餘歲者,八九十者不論也”,蘇東坡習慣了儋州的生活,離別一年之後卻病老他鄉,又是什麼原因?病榻之上,蘇東坡對自己的一生作何評價?李公羽以充分的文獻史料作嚴謹考論,既有學術研討價值,又有生活啟迪意義,600多人同時線上參加講堂,聽取講座。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六月,年逾花甲的蘇東坡以瓊州別駕被貶海南儋州;三年之後,徽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接徽宗旨仍以瓊州別駕量移廉州安置(今廣西合浦),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北歸;次年七月二十八日,終老常州。李公羽認為:蘇東坡最後的四年,是他生命體驗最為深刻、人格意志最為頑強、思想文化最為成熟的階段,也是他畢生功業集大成的歷史時期。他在晚年曆程中時時體現出的不懼磨難、頑強奮爭、智慧生存、與人為善、樂觀通達等優秀品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人類文明互鑒、東西方優秀文化共通的核心理念與鮮活樣板。

曾在海南昌江石碌鎮讀小學和中學的建築結構設計師余驤先生,在華南工學院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就業,他十分關注海南的教育文化發展,在參加海上講堂聽完李公羽講座之後表示:東坡先生是海南文明教化的開拓者,是海南教育的先驅者。這次聽到系統梳理東坡先生海南歷史功業的講座,十分振奮。海南子弟多才俊,辦好教育,海南就會有美好的未來。

董良傑教授作最後總結點評時特別強調指出:蘇東坡一生,無數次渡過大江大河,也寫下“大江東去”等著名作品。但他自從渡過瓊州海峽,便獲得了特殊的生命體驗,思想、境界、文學,乃至書法,都産生新的突破。他在海南寫下“胡為適南海,復駕垂天雄,下視九萬里,浩浩皆積風”,這種胸懷、境界與成就,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董良傑教授指出,本次講堂,是東西方學術領域首次從東坡生命最後四年的角度,階段式、立體化、多角度開展的學術研討,具有啟迪意義和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