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羽:《為什麼主張以西元紀年紀念古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8-24

作者:

編輯:柯佳旭

紀念古人,懷念先賢,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文化。然而,由於古代有多種曆法,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使用哪種曆法紀念古人的問題。一般來説,只要有史料可考,使用哪種曆法都是可以的。民間或個體使用哪種曆法紀念古人,也並無法規約束。只要願意,仍然使用舊曆紀念古人,當然不錯。

國家採用西元紀年,重大紀念活動均以西元紀年為準

我國早在西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曆法。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週期。至今(2019年)是中國傳統曆法開元4716年。

西方曆法主要有兩部:一種是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即蓋烏斯·尤裏烏斯·凱撒)採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計算後,于西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取代舊羅馬曆法的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另一為“格裏歷”,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設計的一種曆法,産生於6世紀,西元532年,教會使用了這一紀年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批准頒行,所以亦稱“格裏高利歷”。這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開始的一種紀年方式,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後世為減少宗教衝突,減少非基督徒的抵制,更好地推廣統一曆法,故改稱為“西元紀年”(Common Era,縮寫為C.E.);西元元年之前,稱為“西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這種曆法雖然以宗教原因為出發點,但為人類文明社會提供了更為準確可靠的日曆系統,公務以及民用均有了統一的紀年標準。經過數百年的比較,格裏歷慢慢被更多國家所採用。8世紀以後開始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11~14世紀,西元的概念逐步普及。德國從1700年起正式採用,俄國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的第二年,宣佈由儒略曆改用格裏歷紀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辛亥革命爆發後第二年,1912年1月2日,孫中山發佈《改歷改元通電》,將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定為民國元年元旦,與農曆並用。在紀年方面,民國政府選擇了多國採用佔有主流地位的格裏歷,與民國紀年法並行,取代了傳統使用的中國曆法農曆(即時憲歷),不再以黃帝紀年為元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通過四項決議,其中第二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但是,我國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與此同步,儘管史料清楚地記載了古人的舊曆誕辰日期,然而官方的、正式的紀念活動,自民國以來,越來越多地採用西元紀年;中國共産黨內的,建國之後政府系列舉辦的重大紀念活動,則均以西元紀年為準。

孔子誕辰紀念日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的誕辰日期,眾説紛紜,莫衷一是,迄今仍有爭議。史載:孔子誕辰日為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即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周正)。民國之前,祭孔活動多以民間接受程度較高的《榖粱傳》所記載的孔子誕辰日期為準,即“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西學東漸,學界主張以西歷推算。如按儒略曆推算,孔子誕辰為西元前551年10月4日;按“格裏高利歷”推算,則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1939年民國政府教育部曾確定孔子誕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為“教師節”,後來按格裏歷換算,確認孔子誕辰日為9月28日。1952年起,台灣地區以孔子誕辰日9月28日作為“教師節”,不再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作為紀念日。

2014年9月24日,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當日播發了講話全文。

2014年9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2017年9月28日上午,山東省曲阜市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68年祭孔大典。

蘇軾的誕辰紀念日是1037年1月8日

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並無爭議。但自從國家採用西元紀年之後,就有了不同説法。如:

1.《中國世情小品大系》長江文藝出版社:“宋仁宗景佑二年(1036)夏曆十二月十九日”。“景佑二年”,應為“景祐三年”。

2.《中國歷代文學名家成才故事》寫道:蘇軾仕途多舛,文藝全才。他“出生於宋仁宗景祐四年(西元1037年)一月八日的眉州眉山”(金盾出版社(北京)2014年10月第1版第265頁)。這是明顯錯誤的。大概是查到西元1037年是仁宗景祐四年所至。其實,東坡生在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換算為西元紀年是1037年1月8日,但不能按1037年再換算為“景祐四年”。

3.《人民日報海外版》《跟著蘇東坡去旅行》(2014年8月1日第8版):“1036年12月19日,在西南蜀地的眉山縣城誕生了中國‘千古第一文人’蘇東坡。”想必是原作者用漢字書寫的“十二月十九日”,被不明就裏的責任編輯硬生生改成阿拉伯數字了。

4.海南出版社版林語堂著《蘇東坡》:“景佑3年(1036)蘇東坡出世(12月19日)”。“佑”應為“祐”,“12月19日”最好仍用漢字,並註明“農曆”。

5.《辭海》1979年版、1999年版,均為:“蘇軾(1037——1101)”。這應是正確的,只是不精確。

在學術界,對於蘇軾誕辰日,其實是比較清晰準確的。有代表性的一個例證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原系主任、著名作家與文藝理論家徐中玉先生,在為長期研究東坡文化,並曾在海南儋縣(現儋州市)工作長達18年的東坡文化研究學者朱玉書著《蘇東坡在海南島》一書所作的序言,開篇首句即:“談到蘇軾(1037-1100年,號東坡,四川眉山人)……”

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這一天對應的西元紀年為1037年1月8日,最早是台灣學者考證,後由多方採用大量曆法著作包括《中國歷史紀年表》等,反覆確認的。由於中國按干支紀年,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習慣上是以農曆正月初一作為一個干支紀年的起始。因此,1037年1月8日,農曆十二月十九日,仍然是在丙子年內,再過11天,才是丙子年與丁醜年的交界,完全沒有改變東坡誕生於丙子年的事實。

西元紀年紀念古人,根據現在國家重大紀念活動的多种先例,即按當年的西元年月日,在現在的西元年月日對應,與其中多少閏月閏年並無關係。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都不在舊曆八月二十七日紀念孔子,而在西曆9月28日紀念孔子,即是一個實例,儘管已經過了2500多年。

海南省新聞界書畫家協會經反覆考察、論證,決定於2017年1月8日舉辦“紀念蘇東坡誕辰980週年暨登陸海南920週年”座談會暨“永遠的蘇東坡”系列活動新聞發佈會,中央駐瓊和省內各主流媒體大量報道,進一步確認了這一天舉辦紀念誕辰活動是合適的。《光明日報》2017年8月3日第2版【文化評析】欄目發表李公羽文章《蘇軾的魅力也是傳統文化的魅力》,開篇指出:“今年是蘇軾誕辰980週年……作為一位宋朝文人,竟然能在身後近千年的歷史中收穫持續不斷的關注,直至今天依然熱度不減,也是一個頗為有趣的文化現象。”此文隨後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宣部文明網、文化部、全國政協、中國文聯等官網轉發。2017年,海南省舉辦的“紀念蘇東坡誕辰980週年暨登陸海南920週年”書法作品全國巡展,走進包括台灣在內的全國十多個地市(州),各地政界、學界與新聞、書法等方面,好評如潮,沒有任何人提出東坡誕辰不是1037年。

2017年1月8日,海南省新聞界書畫家協會主辦“紀念蘇東坡誕辰980週年暨登陸海南920週年”專題系列活動新聞發佈會。 

確認東坡誕辰于1037年,並不意味著否認或改變東坡的誕辰日是1036年農曆十二月十九日。以農曆十二月十九日來紀念東坡,無疑是正確的;但正式的、官方的紀念活動,還是以西元紀年為宜。

蘇軾終老紀念日為8月24日

孔凡禮《蘇軾年譜》卷四十載:“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辛巳”,七月,“丁亥(二十八日),卒。卒前思弟轍。諸子、維琳、錢世雄在側。遺言葬汝州。”1101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按西元紀年則為8月24日。

《常州日報》2021年8月24日報道(常州市人民政府官網“常州新聞”同日轉載):8月22日,為紀念蘇東坡在常州逝世920週年,由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發起的專題座談會在常州市前後北岸文化街區舉行。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會長趙世平,與副會長、理事、特邀嘉賓等參加了座談會。

2021年8月22日,常州市蘇東坡研究會舉辦專題座談會紀念蘇東坡在常州逝世920週年 

作為東坡終老地的常州官方,沒有以農曆七月二十八日作為紀念日,而採用西元紀年,安排在西曆8月22日舉辦紀念活動,是符合官方正式活動規則的。當然,如果在農曆七月二十八日(2021年此日是西曆9月4日)組織東坡終老的紀念活動,同樣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