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政協委員李松海建議:設立中華白海豚國家級保護區

來源:南國都市報

時間:2021-01-20

作者:譚琦

編輯:林子慧

 中華白海豚。(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楊子欣 林文治/供圖)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三亞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松海一直以來密切關注海洋動物、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的保護工作,在今年的三亞“兩會”上,李松海提交了關於保護三亞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相關提案。

2014年10月至12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李松海科研團隊在海南島西南海域執行了為期13天的海上考察,有6天觀察到中華白海豚群體的身影,群體大小在10頭至40頭不等,包括幼體及其他不同年齡段的個體。這一發現將此前已知該物種在我國的地理分佈範圍向南推進了近300公里。李松海團隊隨後多次考察均發現這個中華白海豚群體,根據截至2020年4月份的考察數據顯示,該群體數量超過200頭。

中華白海豚是我國鯨類動物中僅存的唯一一種國家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易危”級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的鯨類動物,中華白海豚是海洋生態環境的旗艦動物和指示性生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護價值。海南島西南海域是最新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熱帶棲息地,保護工作尤為重要,更是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環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現實需要。

對此,李松海對三亞海域中華白海豚的保護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三亞可以依託崖州灣科技城和相關研究團隊,建立海南中華白海豚研究和保護中心。”李松海建議,三亞還可以設立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立法的形式保護海南中華白海豚種群。此外,三亞還需要提升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加強與北部灣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區域合作,共同營造保護海洋、保護海洋珍稀瀕危動物及海洋生態系統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