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余歲的魯佳寶不僅把事業立在了三亞,日前也把妻子和孩子從上海接到了海南,安家三亞。
魯佳寶的職務是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該院成立於2019年8月15日,這個研究院承擔著深海重載作業裝備、海上實測技術、海上試驗場、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深層海水綜合利用、深海網箱養殖技術等領域科研任務。
“以前我們在上海的時候,要做實驗只能在淺海甚至湖裏,若要去到深海,就得花費很長時間,現在來了三亞,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1月14日,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魯佳寶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這裡出門就是海,而且是深海,對於科研工作來説,太方便了。
2020年11月28日上午,在馬利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本報記者李英挺攝
在魯佳寶看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優勢明顯。水深一千米以上的海域被稱作深海,我國深海的大部分都在南海,從三亞出發約200海裏即可達到深海開展研究,這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優勢。
然而,魯佳寶初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時,一切也不是那麼順利。“劣勢體現在這裡的基礎條件差,就如一張白紙,空空如也,生活很不便利。那時候只能住賓館,打車不方便,周邊也沒有超市。”魯佳寶坦言。相關科研單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9年剛來科技城時,出門吃頓飯,飯錢26元,打車費42元。”
為解決這些“痛點”,園區積極作為。據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科技城更有溫度,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重點基礎設施為支點,以産業發展為重點。加快涵蓋教育、醫療、住房、交通、商業等方面配套設施項目和産業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園區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讓園區企業和人才免去後顧之憂。
“現在不僅有了超市,還有了園區的迴圈公交車,可以入住人才公寓,生活越來越便利了!”魯佳寶感慨道,“作為國內深海研究領域的領頭羊之一,上海交大是較早進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高校,現在看來,這個決定非常正確。”魯佳寶表示,他從來瓊參與籌建研究院,到把家從上海搬到了三亞,不過1年多的時間。“做這樣的決定,是因為深海科技前景可期、自貿港建設前景廣闊。”魯佳寶説。
築巢方能引鳳。崖州灣科技城,坐落在南海之濱,承載著海南高新技術産業的未來,也承接著海南自貿港政策落地的重任。和上海交大一樣,近年來,中科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南海所、中國地調局南海地質科學院等多家國內頂尖研究機構陸續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項目密集落地的同時,也給海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19年10月17日,巴基斯坦拉合爾旁遮普大學師生,在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水培蔬菜基地與科研人員交流。本報記者武威攝
2018年5月12日,位於三亞海棠灣的760畝南繁水稻試驗基地進入收穫季。本報記者武威攝
回首“十三五”,海南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蓬勃——
“陸海空”科技領域大事連連,實現10909米最深下潛紀錄的“奮鬥者”號隨“探索一號”科考船返航三亞,“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太發射場順利發射,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三亞總部加快建設;優質科技資源加速集聚,高新技術企業逆勢發展,總數達到838家,同比上年增長48.1%,中科院駐瓊創新平臺28家,全省院士創新平臺138家,海南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立項達208項……
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太發射場,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本報記者袁琛攝
“借勢借力,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深度聚焦深海、熱帶農業和種業、航太三大優勢特色産業領域,推進‘海陸空’三大科技城建設,使之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同時不斷推動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有效提升科技供給能力,讓高新技術産業成為海南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