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是海南“十三五”發展歷程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海南“十三五”期間最亮的一個亮點,最重的一個重點,也是海南“十三五”收官之年最大的一個成績點和收穫點。根據省委工作部署,海南從1月11日起連續組織12場主題為“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新聞發佈會,集中宣傳我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展望“十四五”發展藍圖,以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成效,講好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為今年省“兩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中國網1月12日訊 1月12日上午,以“重點改革邁出新步伐”為主題的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在海口舉行。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廳長丁式江,省委政法委一級巡視員、省社管平臺辦公室主任馬進,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明月,省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馬萬榮,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業僑等領導在會上重點介紹了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農墾體制改革、極簡審批制度改革受到全國推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壓茬推進等情況以及“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目標與重點工作等。
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成就
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經過5年來的改革,完成了省和市縣總體規劃、自由貿易港重點産業園區詳細規劃以及環島旅遊公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專項規劃編制,形成了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妥善處理了改革探索和依法推進的關係,建立了“多規合一”配套法規體系;重塑和優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行政審批流程,整合規劃和用地用林用海等行政審批事項,在全國率先推進國土空間用途“多審合一”,創新實施“只轉不徵、只徵不轉、不轉不徵”等土地利用制度;依託“多規合一”資訊綜合管理平臺,先後開展了生態保護紅線區專項督察、“兩違”專項整治、農村亂佔耕地建房等規劃督察,維護了規劃嚴肅性。通過改革,錨固了全省生態安全屏障,保障了自由貿易港建設用地需求,提升了國土空間開發品質和效益,提高了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獲得第一屆“海南改革和制度創新獎”一等獎,並在全國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進行通報,被選入國家發改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同時,“多規合一”資訊綜合管理平臺于2018年獲得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年度最佳實踐獎。
會上介紹了“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目標與重點工作:一是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落實“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以及自由貿易港高品質建設要求,完成省和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鎮和産業園區詳細規劃、村莊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編制(修編)工作,優化全省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格局。
二是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推行“多規合一”背景下極簡審批,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途轉用審批制度,探索推進以規劃許可替代轉用許可改革,推行農房報建“零跑腿”和逢建必報;建立常態化、實時化的規劃督察機制和定期評估制度;依託全省“多規合一”資訊綜合管理平臺,探索實施“機器管規劃”。
三是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配套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修訂《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海南省省和市縣總體規劃實施管理辦法》等法規,研究制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規程;創新供地制度,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縮減開工時間,建立適應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的集約節約用地制度。
農墾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業僑介紹,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後,海南省委、省政府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推進新一輪海南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與支援下,全面完成中央“兩個3年”和12項改革專項試點任務;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社會職能屬地化、農用地管理規範化等關鍵領域的改革成效突出,在農業農村部組織的三次量化考核中,海南農墾均名列第一,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也充分肯定了海南農墾改革取得的成績。
一、完成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任務
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成立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取消原海南省農墾總局的實體機構,妥善安置相關人員分流;全面完成農墾41家農場(所)轉企改制,並相繼成立二級産業集團,由此實現海南農墾體制機制的根本轉換,徹底結束了海南農墾政企合一的歷史。
二、完成“兩個3年任務”
一是在全國首創設“居”模式,順利完成社會職能移交。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政府通過設居,以委託授權或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接了農場移交的22大類106小項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二是已全面完成墾區土地權籍調查,土地調查率為100%;土地發證面積為1034.87萬畝,土地發證率99.3%。同時自選改革動作,解決農墾土地“三過”頑疾。強力推進農場農業用地規範管理,通過農用地清理,徹底破解了海南墾區農場土地管理粗放,租金過低、租期過長、面積過大的難題,清理后土地租金年收入較改革前增長超2倍。成功發行全國首單以國有土地承包金為基礎資産的資産支援證券産品,募集資金5.5億元,土地證券化取得實質性突破。
三、深化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加速推進産業發展
一是多舉措推進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改革,促進企業提質增效。2016年以來,分別開展“我為扭虧保盈做貢獻”、“扭虧保盈決戰年”、“保盈提升年”和“效益提升與合規年”活動,採取措施推進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改革,推動企業提質增效。二是大力實施産業發展“八八戰略”,將農墾打造成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王牌軍。三是切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按照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要求,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率先完成省屬企業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産經營深度融合。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大力實施“大氣引才、大度容才、大方勵才”的人才強墾戰略。
企業經營效益顯著提升。2015年農墾整體虧損12.5億元。改革後的五年利潤總額逐步上升。2020年實現匯總營業收入248.6億元、利潤總額6.84億元。
集團資産總額增加。從2015年的約219億元增長到目前的712億元,增長225%。資産負債率從54%下降到38.15%。累計繳納利稅45.93億元,集團主體信用達到AAA最高評級,整體實力、産業投融資能力和可持續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職工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集團職工年每人平均工資由2016年的2.42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4.19萬元,增長73%。五年來建設21423套保障性住房,實施墾區1860戶歸難僑危房改造,完成包括道路、飲水、醫院在內的財政資金民生項目投資1.25億元,逐步改善職工生産生活條件,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當然這些改革成效的取得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各部門以及新聞媒體界的朋友支援,在此我代表農墾集團感謝大家的支援。
我省極簡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國推廣
省委、省政府以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為契機,充分運用“多規合一”改革成果,自2016年開始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博鰲樂城國家醫療旅遊先行區、海南生態軟體園試行極簡審批制度。極簡審批改革就是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的基礎上,通過特區立法,對相關審批事項進行取消、精簡、優化和聯合驗收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推進投資建設項目快速落地。
極簡審批主要做法包括“規劃代立項”、區域評估評審代替單個項目評估評審、“準入清單”和“項目技術評估”制度、告知承諾制、“聯合驗收”機制、“項目退出”機制。目前,全省已有12個園區推行特別極簡審批制度。
一、大幅度提升行政審批效率
通過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告知承諾和聯合驗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審批,重點園區項目審批總體提速70%以上。
二、降低企業成本
通過規劃代立項、區域評估評審取代單個項目評估評審,減少了企業編制可研報告費用和評估費用,節省了企業資金成本。
三、激發市場活力
通過改革,倒逼政府轉變職能,使政府職能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審批層級和環節大為減少,投資便利後園區註冊企業大幅提升。2020年海口江東新區新增註冊企業4715個,海南生態軟體園新增2227個,洋浦開發區新增1528個,同比增長翻一番。
推行極簡審批改革以來,陸續接待了各地調研極簡審批改革情況,《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將告知承諾、區域評估代替單個評估和聯合驗收等做法在全國推廣,廣西、湖南等自貿區(開發區)也在開展極簡審批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壓茬推進
一、以完善工作制度為落腳點,打造營商環境“一盤棋”。設立了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聯席會議,各市縣相應設立了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了五級書記抓營商環境的推進機制、政企溝通機制和宣傳反饋機制。
二、以制定實施行動計劃為主線,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壓茬推進。圍繞制度創新,以問題為導向,著眼于當前能做和著手可做的改革事項,連續三年制定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共推出100條改革舉措,形成了商事登記“全省通辦”、施工圖審市場化和施工圖“多審合一”等7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
三、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化水準。擴展涉企經營事項“實行告知承諾”範圍,推進“承諾即入制”落地。在全國率先推行商事登記“全省通辦”等五個方面制度創新。實行施工圖“多審合一”,實現一個圖審機構集中對外服務。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不動産統一登記辦事指南,所有登記事項去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兜底條款。實現電子稅務局稅費一體化申報便利服務。
四、以資訊共用為核心,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數據供給能力。“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實現企業設立、公積、社會保險、刻章、稅務等環節整合化辦理。統一全省工程建設資訊平臺,在建設項目審批標準化、市政公用服務標準化、工程建設項目“三級編碼”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實現企業開辦一窗受理、項目建設、銀行預約開戶、外匯登記、簽證辦理等234項延伸服務。
五、以完善法治為基礎,促進公平公正市場競爭。推行包容審慎監管“三張清單”,以包容審慎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施行多元化解糾紛條例,確立了糾紛化解機制。實施企業破産清算案件快速審理若干意見和企業破産案件程式指引,規範破産清算案件快速審理。
六、以全面評估為基準,促進營商環境改革優化。建立了以全省營商環境評估和改革舉措落實情況評估為主要內容的評估制度,正逐步構建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國內外橫向可比、具有自貿港特色的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為發現問題,總結推廣經驗,推進以評價促進改革優化提供基礎支撐。
據行業部門初步統計,通過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壓茬推進,全方位發力,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市場主體達到119萬戶,其中,企業44.24萬戶、個體戶74.93萬戶;外商投資企業增長迅速,2020年全省新增外資企業1075戶,尤其是2020年6月1日《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以來,外資企業增長量是6月前的近9倍。
社會管理資訊化平臺初具實戰能力
海南社會管理資訊化平臺(以下簡稱社管平臺)整合了全島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管理、社會管理監管、口岸監管等多個系統,創新建設、綜合應用雷達、光電等多種前端感知手段,匯聚融合各類數據資源,構建從態勢感知到大數據研判再到聯勤聯動高效應急處置的全鏈條綜合防控係。
一、構築三道防控圈
在近海防控圈,運用海上浮臺搭載的各種前端感知手段,對內與岸基雷達、光電相互配合,清除監管盲點;對外將部分重點區域監管範圍向外延伸,對過往船隻等海上目標進行跟蹤監管。同時提供海域態勢感知、海洋環境觀測、海上綜合通信及海域資訊等方面服務。在岸線防控圈,建設岸線視頻監控、環島雷達、光電,基本實現岸線可視化監管全覆蓋。整合使用全省無人機資源,強化感知手段的機動性,擴大監管範圍。通過加裝船載北斗終端,對全省“三無”船舶進行嚴格管控,防範走私、偷渡風險。在島內防控圈,綜合運用視頻監控、卡口電子警察、人臉識別系統、無人機管控系統等,對島內車輛、貨物、人員、飛行器等情況進行監控,為打擊違法犯罪、應急救援、重大活動安保等提供技術支撐。
二、綜合應用三大功能
一是強化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的監管。依託人臉識別手段,將人臉數據與人員系統存儲的數據進行比對,主動識別、掌控進出島人員基本情況。整合相關業務系統數據,通過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輻射探測設備等手段實行無感監控,綜合全省各類物流數據,建立貨物、承運人、貨主、車主等方面的資訊關聯,對貨物進行全維度監管。依託資金流資訊監測平臺,實現對進出島“每一筆資金”全天候、實時性、交易級地精準監測;通過匯總統計開展宏觀分析,全面把握資金流向和整體態勢。
二是充分發揮社會治理和綜合服務功能。匯聚黨政軍警民等各個領域的資訊資源,實現各系統資源共用、協同應用,為政府相關部門在綜治、邊海防、生態環保、農業農村、社會治安、交通運輸、應急救援、海關監管、出入境、資訊安全監管等領域履行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提供有力支撐。特別是依託社管平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強化對重點目標的實時監管,實現對各類矛盾風險的精確預測、精細預警、精準預防。
三是充分發揮統一指揮調度功能。建設社管平臺指揮中心,與省、市縣各級聯勤聯動單位和一線可視化指揮調度點位實現互聯互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預警指揮、聯動處置體系。平臺通過前端感知手段,對各類人、物、事進行感知、追蹤,實時掌握社會動態;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同時依託預警模型,實時發現人員、船舶、車輛等個體異常情況,發出預警資訊。平臺指揮中心負責對預警資訊進行分發處理,指令基層一線部門奔赴現場聯動處置,實時跟蹤並考核處置情況。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