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破小”到“高大上” 海南瓊菜店“擦亮”招牌“叫響”品牌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0-12-24

作者:習霽鴻 陳燕

編輯:王彬濤

12月底,在現有4個店面的基礎上,“18歲”的瓊菜王餐飲管理公司(以下簡稱“瓊菜王”)即將“上新”第5家分店;以海口金牛嶺公園為圓心的方圓3公里內,僅海南漢群廚房好味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廚房好味”)一家瓊菜品牌就有2家門店,每人平均消費在百元以上的中高端瓊菜店多達近10家……

過去,有人曾評價老牌瓊菜店:“藏在老街老巷,停車是難題,味道超級好,環境臟亂差。”很長一段時間,大多瓊菜店的環境羞于示人。

但近年來,不少瓊菜店一改過去面貌,各自脫胎出新模樣,不僅環境更加優美,菜品也更加精良、服務更加到位。瓊菜店的品牌化趨勢愈加明顯,而這些瓊菜店也正逐漸成為更多人認識海南自貿港的新窗口。

告別“老破小”品牌瓊菜店“開一家活一家火一家”

“以前,瓊菜只是粵菜的一個分支,做瓊菜的飯館大多只關注菜品本身,不願意打出明顯的‘瓊’字招牌。現在嵌‘瓊’字的飯館越來越多,大家都在爭相突出‘瓊’味。”海南省烹飪協會創會會長、海南省瓊菜研究中心榮譽理事長林俊春研究瓊菜數十年,十分清楚個中變化。

“小時候去吃本地菜,只能去‘老、破、小’的瓊菜館,沒有其他選擇。”12月21日晚上,在瓊菜記憶世貿店就餐的海口市民馮先生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裏聚餐都會選擇龍泉集團、瓊菜王、廚房好味、瓊菜記憶等品牌瓊菜店,“不但菜品好,環境也好。”唯一讓他“頭疼”的是需要提前訂位,否則可能得排隊。

而排隊,恰恰説明瞭品牌瓊菜店的火爆。省烹飪協會會長、海南三廚新海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海府”)董事長陳建勝介紹,目前海口以瓊菜為主打菜的餐廳已有大大小小兩三百家,“開一家,活一家,火一家,大家肯定願意繼續開”。

“行情火熱還體現在網路傳播背景下的口口相傳,很多省外客人慕名而來。”瓊菜王總經理伍志偉清楚地記得,就在本月中旬的一天,臨近飯店打烊時間,一群自駕遊省外客人趕到店裏,打算以一頓瓊菜結束此次的海南之旅。“和過去一樣,當天我們延長了營業時間,客人們如願吃上了文昌雞、東山羊、小黃牛、五指山野菜等瓊菜,紛紛留下好評。”伍志偉説。

陳建勝表示,來新海府就餐的客人中,約一半都是外地人,2019年春節黃金周,新海府的客流量和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省外遊客佔比超過60%。

廚房好味執行總裁曾令滿也告訴記者,尤其是在每年下半年的旅遊旺季,該公司的各大門店就會匯聚各地客人,“在店裏能聽到各種方言,十分熱鬧”。

海南名菜東山羊。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資料圖)

海南名菜文昌雞。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資料圖)

變身“高大上”堅持傳統同時順應潮流創新菜品

林俊春認為,瓊菜食材多樣、質優,且烹飪講究原汁原味,符合當代人對健康的追求,這是瓊菜店品牌化的重要基礎。

但時代在變,食客的需求也在變。縱觀省內已成品牌的瓊菜店,往往都會在菜品創新上下功夫。

就在兩個月前,廚房好味研發了一道全新菜品——清燜東山羊肉。相較于常規打邊爐和紅燜的做法,清燜東山羊肉不加水,佐料簡單,既傳承了海南人喜清淡的口味,又在烹制手法上有所創新,一經推出便大受食客歡迎。“我們各門店的研發團隊基本上每週都碰頭討論,保證各門店菜品的口味和口感統一標準。”曾令滿説道。

在瓊菜王,菜品實行月度末位淘汰制,即每月淘汰現有菜品中點單率較低的10道菜,再研發10道新菜。“新菜研發出來後,各分店的研發團隊共同交流、討論、改進。一道菜要調整很多次才會端上桌,”伍志偉説,“市場調查團隊還會不定期電話回訪顧客對菜品的評價。”

“現在中高端瓊菜店的菜品融合了中外口味,烹飪方式也有所變化,實現了傳統和創新的結合。”海南民間美食家石梁平認為,要想發展壯大,這種變化是必須的,“一方面要堅持傳統,因為傳統裏包含著鄉愁與鄉情,一方面也要作出新的嘗試,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除了瓊菜店本身的轉變,政府部門、行業組織、消費環境等外部因素也起到了正向作用。2013年,省烹飪協會和省瓊菜研究中心評選出34家海南省首批瓊菜名店;2019年,海口市商務局主辦了“中國(海口)海南雞飯創新發展論壇暨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一系列舉措都擴大了瓊菜品牌店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貿港利好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和遊客,進一步促進了餐飲行業消費升級。”陳建勝説。

發力“新機遇”仍需注重菜品精細化、管理現代化

“當下是瓊菜品牌發展的最好機遇。”林俊春坦言,但如果想要謀求進一步發展,還需多方共同努力。

被海南省烹飪協會、海南省瓊菜研究中心授予“元老級瓊菜大師”榮譽稱號的陳中琳掌廚數十年,正式招收了10位徒弟。他告訴記者,自己除了教授廚藝外,還會定期召集10位徒弟匯聚一堂,要求徒弟各自燒菜,共同品嘗,切磋廚藝,“大家借機提高烹飪技藝,分享經營理念,讓瓊菜企業得以不斷創新,抱團發展”。

作為“元老級瓊菜大師”,陳中琳認為,要想成就品牌,瓊菜廚師應當注重菜品的精細化、精美化,“為了保持原汁原味,許多瓊菜菜品的外相粗獷,帶殼、帶骨,吃起來不方便、不雅觀,應當在出品上動腦筋,讓菜品既好吃又好看”。

廚房好味的老客田先生也是一名餐飲從業者,他告訴記者,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瓊菜品牌店都在追求菜品創新,擴大客戶群,但是保持本地特色是瓊菜品牌發展的大前提,“如果失去了地方特色,客人就不會感興趣”。

石梁平則認為,瓊菜店的品牌化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管理模式,“小作坊的小打小鬧走不遠,必須要走大融合的道路,實行現代化、集團化管理,從上至下、各個門店都貫徹同一套理念、同一套模式,才能打造出類似海底撈的餐飲大品牌”。

陳建勝表示,省烹飪協會也將組織會員不定期進行瓊菜推介、行業交流、餐飲比賽,同時下大力氣培養瓊菜廚師後備軍,為瓊菜店的品牌化之路提供不竭動力。

“也希望政府多多扶持瓊菜行業發展。”林俊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