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指山市水滿鄉毛腦村,脫貧戶王政團正在鴨舍裏忙碌著。週末剛過,他便馬不停蹄地為下一期五指山愛心扶貧集市備貨。“再養個三四天,這些鴨就可以拿到週六的集市上賣了。”王政團説。
五指山地處我省生態核心區,土壤、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産出的高山蔬菜、大葉種紅茶、五腳豬、水滿鴨、山雞等特色農産品品質佳、口碑好,在各消費扶貧活動中賣得很火。為讓特色農産品實現從“火一時”到“一直火”的轉變,五指山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指導、調節作用,自去年9月起,在每週六定期舉辦愛心扶貧集市。自那時起,忙著備貨便成為王政團的生活常態。
“五指山市通過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共同發力,完善消費扶貧機制。”五指山市供銷合作聯社主任郭仁歡介紹,在舉辦愛心扶貧集市的過程中,當地政府發揮指導協調作用,無償提供集市所需的銷售場地;市供銷合作聯社準備集市所需的遮陽帳篷和攤位等,保障銷售;市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農産品品質監管;各鄉鎮則積極組織貧困群眾參加愛心扶貧集市。
“集市上的扶貧産品價格通過市場來調節,基本與周邊農貿市場持平。”郭仁歡表示,週末的大量人流加上親民的價格,讓五指山愛心扶貧集市越辦越好,形成了交易市場化、活動常態化、組織低成本化的特點。經過一年多的運作,每場扶貧集市的組織僅投入3000元左右的場地維護和材料更新費用,其餘組織工作基本不花財政經費。
“賣完了!您可以留個聯繫方式,下週六我提前聯繫您。”在12月5日舉辦的五指山愛心扶貧集市上,貧困戶生産的農産品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購買,該市南聖鎮南聖村脫貧戶王獻望帶來的雞、鴨,不到1小時就被搶購一空。“愛心扶貧集市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銷售平臺,産品銷售再也不用愁!”王獻望感慨地説。
集市上,眾多市民、“候鳥”老人和遊客紛紛在攤位前採購,整個集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我每週六都來這裡採購,這些産品都是從鄉下帶過來的,原生態又新鮮,價格也親民。”市民王蕾蕾説。
據五指山市供銷合作聯社統計,當天的愛心扶貧集市共銷售價值16.4萬元的扶貧産品。今年下半年,每場愛心扶貧集市的銷售額均在10萬元以上。
如今,站上政府搭建好的“舞臺”,五指山各地農戶們的增收“好戲”正在持續上演。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了扶貧集市中,他們紛紛把自家特色農産品帶到集市上售賣。而農産品在扶貧集市上的銷售火爆,也讓當地農戶繼續增強了發展産業的信心,推動了當地的農業産業發展,也帶動農戶持續穩定增收,形成脫貧發展的良性迴圈。
據統計,自2019年9月定期開展活動以來,五指山市共舉辦42場愛心扶貧集市,銷售價值729.37萬元的扶貧産品,約1.26萬戶次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從中獲益。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