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掩映在綠樹間,村道寬敞潔凈……近日,記者一走進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番興村,立刻被這裡整潔優美的環境所吸引。
轟轟轟……一輛摩托車開過來,打破了村莊的靜謐。“他可是我們村的大忙人,種豆、養鴨都是一把好手。”看到騎摩托車的人,番興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芬笑著説。王芬口中的“大忙人”,是番興村村民石志海。石志海今年50多歲,做事風風火火。
記者見到石志海時,他正趕往農田裏查看作物長勢。“那邊就是我種的四棱豆,過去我家就靠這2畝地的種植收入生活,日子過得艱難。”石志海介紹,他家人多地少,幾年前一家5口人的生活全靠種2畝瓜菜來維持,家中常常入不敷出。
2014年,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四棱豆産量高、價格好,政府還出資免費為村民搭建豆架。石志海和妻子商量後決定,改種四棱豆。然而,受天氣影響,加上石志海未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第一年他種四棱豆收成並不好。
但石志海沒有氣餒,種植技術不成熟,就多問多學,積極參加貧困勞動力農村實用人才技術技能培訓,定期收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辛勤耕作、科學管理,次年石志海種的四棱豆喜獲豐收,獲得了近2萬元的收入。2017年底,他家順利脫貧。
如今,在石志海的農田裏,除了四棱豆,還種著其他作物。“收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我學習了水稻、檳榔和辣椒的種植方法。”石志海説,四棱豆豐收後,他開始探索種植其他作物,拓寬收入渠道。目前,種植辣椒、檳榔等作物,每年可給他家帶來近萬元收入。
2018年,毛感鄉政府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扶貧鴨苗,他又把目光轉向了養殖業。“種植農作物容易受天氣、病蟲害影響,我也想嘗試養鴨,把日子過得更好一點。”石志海説,領到鴨苗後,他在自家農田旁的空地上用木板搭了一個鴨棚,開始養殖第一批鴨。
“上個星期,我養的200多只鴨子賣出了好價錢。”石志海介紹,近兩年,除了養鴨,他還養雞、養鵝。去年,又在鴨棚旁建起了豬舍,養起了五腳豬。每天從早忙到晚,通過同時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如今石志海一家的每人平均純年收入近1萬元。
“只要勤勞肯幹,生活一定可以越過越好。”石志海説,接下來,他打算加強學習,更新自己的養殖種植技術,提高産業發展效益。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