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檳榔成“金果”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0-10-20

作者:傅人意

編輯:林子慧

(原標題:檳榔生果收購價格近期屢創新高,預計全省年産值可達146.8億元 全産業鏈發展,海南檳榔成“金果” )

“國慶前後,我大約賣了2000多斤檳榔,收購價在19.5元/斤。這兩天又漲了,21元/斤,是我種了十多年檳榔以來最高的一次!”近日,萬寧市北大鎮北大村檳榔種植戶陳亞飛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檳榔是海南極具地方特色和優勢的重要熱帶經濟作物,是省政府大力倡導發展的“三棵樹”之一。截至去年底,全省檳榔種植面積達178萬畝,是海南230萬農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佔全省農業人口的41.37%。

近年來,海南檳榔産業不斷轉型升級,加強科學種植管理,延長檳榔深加工産業鏈,推動加工向園區集中發展,讓檳榔樹日趨從“懶人樹”變成“搖錢樹”,從單一發展種植業到全産業鏈發展,檳榔果提質增效,市場話語權增大,種植農戶也擁有了“穩穩的幸福”。

小檳榔成了“金果子”——

預計檳榔每人平均收入佔下半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0.9%

這段時間,由於檳榔出售價格高,文昌市重興鎮檳榔種植戶陳勝法心情十分愉悅。他前兩年承包了200畝檳榔園,租金2500元/畝,今年不僅全部收回投資成本,還小掙了一筆。

要想檳榔結出“金果子”,並非種下不管就能一勞永逸。如今,越來越多檳榔種植戶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舍得下成本。

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尖峰鎮的海南檳榔公社實業有限公司,採用水肥一體化等精細化管理後的檳榔産量可以達到每畝2500斤,單株檳榔産量超過20斤,遠高於一般種植戶的種植水準。該基地負責人劉聯説,按照目前行情,管理得好的檳榔畝産值可達3萬多元。

越來越多檳榔加工企業落戶海南,也進一步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10月1日,海南口味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東澳基地二期投産開業,該項目規劃總佔地約40畝,總投資3億元,預計每年新增5000噸檳榔乾果生産加工能力,提供2000個崗位,3年內實現産值10億元。

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檳榔價格對農民收入影響分析報告》顯示,今年截至9月,檳榔生果平均價格14元/斤左右,全省已采收累計産量11萬噸,實現産值30.8億元。2019年全省檳榔生果總産量87.83萬噸,市場均價4.7元/斤,總産值82.56億元。按照全省農村常住人口400萬人計算,每人平均收入2064元,佔全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113元的13.66%,考慮到檳榔上市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檳榔每人平均收入佔到下半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680元的30.9%。

小檳榔“長出”大産業——

三大原因推高價格,年産值可實現146億元

檳榔價格緣何近段時間高漲?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黃正恩分析,一是今年累計檳榔生果總産量69萬噸,比去年總産量87.83萬噸減少18.83萬噸,同比下降21.4%,市場總體預期供小于求;二是今年新增投産幾家檳榔深加工企業,且今年檳榔深加工企業庫存較往年少很多,因此深加工企業有收儲的迫切需求,需求明顯大於供給;三是深加工企業為加快收儲,通過部分核心供應商(初加工廠)採用代加工的方式組織鮮果收購和加工,越來越多檳榔初加工廠在海南開工生産,造成生果需求量持續增加,生果收購競爭激烈,推動檳榔收購價快速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檳榔深加工企業不斷擴大産能,創新行銷手段,使得終端市場擴容,需求增大。海南多元檳榔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書貴認為,檳榔市場近年來不斷擴大,深加工企業資金流動性充足,收購能力加強,也是推高檳榔價格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海南,檳榔産業由原本“種植在島內,加工與市場‘兩頭在外’”的局面,如今正逐步向“種植+初加工+深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鏈佈局。

海南口味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新橋表示,口味王在海南已構建起檳榔“種植、收儲、生産加工、銷售、就業”全産業鏈,“後期我們會加大收儲力度,進一步促農增收。”

“接下來將迎來采收高峰期,預計可采收産量達58萬噸,佔全年總産量的78.6%,綜合考慮市場風險和供求關係變化,如保守估計後期檳榔生果價格能夠保持在10元/斤以上,至少能夠實現産值116億元。由此推算,今年全年檳榔總産值可實現146.8億元。”黃正恩説。

小檳榔如何走穩“黃金大道”——

地方立法明身份、防治並舉促管理、金融保險穩價格

長期以來,種植管理普遍粗放、身份問題未明確、價格波動大等問題制約著檳榔産業的發展。

“我省正面臨一批檳榔加工企業生産許可證到期的問題,解決檳榔‘身份證’問題迫在眉睫。”黃正恩透露,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召集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個部門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擬將檳榔作為地方特色産品進行立法保護。

黃正恩説,海南正在建設自由貿易港,也具有特區立法權,希望通過地方立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爭取明年列入立法計劃。同時,在國家層面將及時推動檳榔列入“藥食同源”目錄的辦法,雙管齊下解決檳榔及其系列産品的市場“身份證”等問題,助力檳榔産業可持續發展。

海南熱帶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院院長柯佑鵬建議,相關部門要“防”“治”並舉,確保檳榔産業持續健康發展。而檳榔黃化病是當前檳榔生長過程中來勢最猛的病害,政府部門應鼓勵推廣生態化種植,設立檳榔黃化病防治基金,構建綜合防治措施。

劉聯認為,目前還存在著檳榔生果收購沒有實現分級收購、好果子差果子沒有價格差異的問題。“這不利於從種植端引導農戶選擇好品種,加強精細化管理。建議政府部門、行業啟動産品分級,樹立産品標準,倒逼檳榔産業從乾果、種苗、加工整個産業鏈實現標準化。”

為防止因檳榔價格波動影響農民收入,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推出國內首款政策性檳榔價格保險。8月3日,該公司簽發了首張保單,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31戶檳榔種植戶的141.75畝檳榔提供價格保障,檳榔保險目標價格6元/斤,保險金額59.535萬元。

黃正恩表示,我省將繼續從生産、加工、金融等環節發力,促進檳榔産業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