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請牢記兩個“120”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31

作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編輯:許媛媛

8月18日,著名表演藝術家謝園因突發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逝世,將生命定格在61歲。那麼,心肌梗死到底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劉先霞主任醫師與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

什麼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簡稱心梗,是由於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其結果可造成心臟驟停猝死危及生命,死亡率高。

由於缺血缺氧的原因各異,國際共識又將其細分為5個類型。 

1型是自發性心肌梗死,比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冠狀動脈急性血栓形成,導致了心肌缺血壞死; 

2型是繼發于缺血的心肌梗死,這類跟動脈粥樣硬化無關,而是心肌供氧和需求失衡所致。如冠狀動脈痙攣、貧血、心律失常、低血壓等; 

3型是心臟性猝死,常伴有心肌缺血症狀和新發缺血性心電圖改變; 

4型和5型心肌梗死均因手術導致,前者指介入治療或放支架引發的心肌梗死,後者則與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相關。 

常見誘發因素有哪些?

近年來,我國心肌梗死死亡率快速增長,成為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患者常見誘發因素:

1、過勞。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2、便秘。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3、吸煙、大量飲酒。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溫度變化也是會造成心肌梗死。因為在氣候轉變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能及時的進入寒冷天氣的角色,所以就會在突如其來的寒冷中患病。冠心病患者對於寒冷的天氣一定要多加注意,因為冠心病很有可能會進展為心肌梗死。在秋冬季節,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防疾病的發生。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5、暴飲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6、激動。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

可能發生心肌梗死的徵兆

1、突然劇烈胸痛或者胸部憋悶或疼痛時間超過15分鐘; 

2、出現心慌、氣短、噁心、嘔吐、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 

3、出現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頸胳膊疼; 

4、患有肥胖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且平時沒有上腹部不適的患者,突然出現胃疼; 

5、出現很短時間的牙疼,通常持續3分鐘左右,並在1周內反覆發作; 

6、從來沒有失眠經歷,或是沒發生什麼刺激、焦慮的事情卻毫無緣由地焦慮時; 

7、在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且常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 

8、感覺疲勞頭暈,休息之後也不能緩解。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請提高警惕,這可能就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必須立即就醫。

心肌梗死的治療

治療心肌梗死重在及早發現、及早入院治療。治療原則是儘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瀕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積擴大,或者縮小心肌缺血範圍,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及時處理嚴重心律失常和各種並發癥,防止猝死。一般需要在患者起病3-6小時(最多12小時)內使其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心肌再灌注可以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及時實現,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儘早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PCI治療,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心梗救治,牢記兩個“120”

心梗救治,必須要牢記兩個“120”:第一,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第二,把握120分鐘的黃金救治時間。 

1、及時辨別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狀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現疼痛,有瀕死、壓迫感,可持續5~15分鐘或以上,伴有出汗、噁心等症狀。

一般來説,胸痛持續超過5分鐘就應提高警惕,20分鐘還不緩解要高度懷疑心梗。

出現上述症狀時,患者本人及家屬需格外警惕,最好馬上送醫,絕不能硬著頭皮忍耐。

2、馬上撥打急救電話。據統計發現,心梗患者中近一半自行到醫院就診,只有不到26%的人通過呼叫急救車到達醫院。但實際上,自己送醫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隨意搬動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動,會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撥打急救電話,醫生會在來的路上指導患者先行自救;

其次,很多人不了解醫院的情況,送去的醫院可能沒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沒做好人員、設備和床位的準備,從而延誤救治。

3、平靜地等待救援。如果病人存在冠心病病史,懷疑心梗時,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藥物,但如果沒有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況時,最好不要隨便給病人服藥。

讓病人平躺保持安靜,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吸氧,實在沒有氧氣,可以把窗戶打開,讓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

發生心梗後,最壞的情況是室顫,可能導致猝死。此時,最好保持病人的呼吸道暢通,並做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防止腦缺氧,以免大腦細胞迅速死亡。

4、配合醫生的工作。病人如確診心梗就應馬上進行手術,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屬往往不太配合,這和當下的醫患關係有關,導致寶貴的搶救時機白白被浪費。因此,為了病人的安危,家屬一定要信任醫生,並配合醫生工作,儘快簽字,儘快手術。

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原則

1、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日常飲食應儘量以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作烹調用油。上述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應多吃豆製品,少食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每日膽固醇的總攝入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2、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維生素C具有加強血管彈性、韌性,防止出血的作用,又可促進創面癒合。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獼猴桃、柑桔、草莓、新鮮大棗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鎂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膽固醇脂和鈣鹽在血管壁內的沉積,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産食物中的魚、蝦、蟹、海帶、海蜇、紫菜等含碘量均較多,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可以提高心肌的興奮性,若體內缺鎂,會出現心律紊亂、胸悶氣短、並影響冠狀動脈血流,進一步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對於有病的心肌更加不利,甚至可使病情再次復發。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並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後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5、控制熱量的攝入。臨床資料表明,心肌梗塞患者身體超重或肥胖的較多,因脂肪過多環繞心臟,壓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進一步減弱。因此,要限制飲食總熱量,以控制體重。

6、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後,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後6周可採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於消化。

劉先霞主任特別提醒,近些年,三四十歲就患心梗的人越來越多見,甚至有二十多歲的患者。心梗再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是越來越青睞中青年人。所以年輕人應該注意釋放壓力、飲食宜多樣化、低鹽低油脂、規律運動等,避免“三高”提前出現。此外,要注意提前做好危險因素預防,每年定期體檢,評估血管情況,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