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從“一網通辦”到“一網通辦”

來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時間:2019-12-27

編輯:符鈺超

單一窗口是國際通行的貿易便利化措施,是改善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是國際貿易領域的“一網通辦”。

2014年起,上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依託地方公共資訊平臺(電子口岸),率先啟動中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把它作為上海自貿區貿易監管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上海口岸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其中,貢獻力量,感受變化,獲得便利。目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形成兼具監管和服務特點的10大功能板塊,53項地方應用,對接22個部門,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形成了服務品牌,並複製推廣到全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考察上海期間專題聽取中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彙報,李克強總理2016年11月現場調研單一窗口,2018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面向全球推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做法,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也榮獲第三次國務院大督查典型案例表揚。


2019年,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方便企業辦事,市商務委(口岸辦)主動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上海“一網通辦”平臺對接。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在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的同時,記錄了進出口邊境的大量數據,為更好的服務企業,在市大數據中心指導下,市商務委(口岸辦)、億通公司啟動了資源編目及數據歸集工作,形成了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數據資源目錄,涉及5類數據、15張數據表,共計1356個數據項。2019年10月啟動技術對接工作,于2019年11月8日完成技術對接,數據正式傳輸,歷史數據在一週內成功完成傳送,累計對接數據量超過1億條。目前數據對接以日為頻率正常運作。



這些寶貴的數據資源為各級政府部門及時掌握上海經濟發展現狀,為促進企業發展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有效地支撐,必將進一步提升上海進出口企業活力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2019年上海市“一網通辦”重點工作中還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100個服務事項,市商務委(口岸辦)重點落實辦理貨物進出口邊境手續相關流程改革,會同上海海關、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上港集團、上海電子口岸(億通公司)等單位,吸納企業全程參與調研,全面收集、系統梳理口岸物流、資訊流、單證流、支付流上的各類問題,針對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標世行評價建議,瞄準國際一流標準,全方位不斷加大精簡單證、簡化流程、降低費用工作力度,加快全流程、全環節、全鏈條的通關便利化改革進程,持續不斷,久久為功,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一個平臺、一次遞交、一個標準為目標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


企業通過單一窗口“一個平臺、一次提交”,實現辦理貨物進出口邊境手續各審批單位材料統一。上海單一窗口已建立起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簡化申報數據大表,制定出關於數據交換標準化的倡議,這項成果已直接應用到國家標準版單一窗口的建設中。通過數據的標準化,目前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同步84個電子口岸基礎應用系統,62個業務模組,實現了數據貫通,減少了企業大量的資訊重復提交工作。

進出口邊境貿易涉及到船公司、碼頭、通關、物流等十幾個環節,多部門審批,傳統進出口邊境手續一切順利也要3-5天以上。貨物在港口的滯留是按天收費的,超出堆存期會産生高昂費用,也會影響港口正常運作。經世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確認,上海口岸實現了進口邊界合規時間大幅壓縮到37小時,進口、出口邊界合規費用分別壓縮71%和53%,單證合規時間和費用雙降,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本節約。(上海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