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面提升基礎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家門口讀名校 課堂上會名師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19-12-27

編輯:符鈺超

“在北京居住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流的中學,而三亞居然有分校。”看著新建的人大附屬中學三亞學校,長居海南的醫學博士羅大倫很是驚喜。

“有了引進的好校長、好教師,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三亞市民歐月清一邊翻看三亞市第九小學為學生定制的擴展課程一邊點頭稱讚。

從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到來瓊幹事創業的“新海南人”,一張張滿意的笑臉上,映照出的是我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成績單。

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省委書記劉賜貴明確,要把發展基礎教育作為海南培養造就合格人才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重要根基,加快推動全省基礎教育事業發展。

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我省教育系統下大力氣,通過做大增量、盤活存量,全面提升海南基礎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百姓在教育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作出了積極貢獻。

高位嫁接優質基因

在家門口讀名校

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海南的時候往往會很糾結:孩子跟過來的話,他們的教育品質能得到保障嗎?

海南生態軟體園集團副總經理劉侃的顧慮不無道理。由於起點低、起步晚、歷史欠賬多等客觀原因,海南基礎教育長期存在人才少、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和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但來海南一年後,劉侃發現當初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進入海南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後,不僅成績提高了,還更加陽光、自信、自律。“我的朋友們聽説後,也都打消了後顧之憂,想舉家投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熱潮。”劉侃説。

海南要如何在短時間內補齊基礎教育短板,實現換道超車?答案是:高位嫁接“優質基因”。

早在2016年,時任省長的劉賜貴就在省兩會上提出要啟動“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作,通過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在每個市縣至少辦好省級優質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以此帶動提升海南基礎教育水準。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介紹,為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省政府專門出臺文件,從辦學經費、人員編制等方面,給引進的學校、幼兒園提供政策支援。截至今年11月底,我省已經引進或正在洽談的合作辦學項目達77個,其中34所學校及幼兒園已經開學。

細看來瓊辦學的學校列表,不乏北京師範大學附中、北京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等在當地乃至全國一流的中小學校。這些學校帶來的先進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合作學校辦學水準和辦學品質不斷提高。

比如,北師大萬寧附屬中學在生源相對較弱的前提下,經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位嫁接,使得學生學業成績逐年提升——2019年,該校高考本科A批上線率高達96.5%,中考成績位居全省前列,辦學綜合指標在北京師範大學全國近80余所附屬學校中名列前茅。

北師大萬寧附屬中學交上的答卷,給各個市縣(區)帶來了鼓舞,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作在各地加快推進。當前,引進的優質教育資源已經覆蓋全省20個市縣(區),海口、三亞等市縣還超額完成了引進任務。

不限于國內,省教育廳還將橄欖枝拋向了一批國際知名學校,得到了熱切響應——哈羅公學落戶海口江東新區,2020年即將開學;德威公學簽約落戶海口,威雅公學簽約落戶三亞,康橋幼兒園簽約落戶陵水……

可以預見,這些國際知名學校落地後,將迅速成為當地的標桿學校,為海南教育植入“優質基因”,為改善海南營商環境增添助力。

引進優質教育人才

打造興省良師隊伍

省長沈曉明指出,海南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要進一步加強我省教師教育、教師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培養越來越多好老師,辦好人民教育,打造興省良師隊伍。

為破解海南優秀校長和教師緊缺的瓶頸問題,2015年,省委、省政府決定投入1.5億元,用3年時間面向全國引進300名好校長、好教師,以優秀教育人才來撬動和激活海南教育。

“這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經費最多、待遇最優的教育引才工程。”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負責人介紹,項目實施3年間,共有全國各地的3220名優秀教育人才報名。最終成功引進的300名校長和教師中,特級教師佔總人數的11.3%,正高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共16人。

值得一提的是,引進的校長和教師到貧困市縣、少數民族地區和鄉鎮以下學校任職任教的達到總人數的75.33%。他們運用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短時間內就使所在學校的學風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澄邁思源高級中學引進的校長李樹峰賦予學校新的辦學內涵,第二年高考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本科A批上線率翻了幾番;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引進的校長包瑞大刀闊斧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學校中考評價指數增長率為全縣第一,實現學生回流400余人……

此外,周小華等一批引進的校長和教師,作為主持人承擔了14個省級卓越校長(教師)工作室的建設工作;不少引進的教師成為省級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在各種考試命題、教研評課等活動中承擔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近100名引進教師被提拔,擔任學校中層以上領導職務。

歐月清的孩子在三亞市第九小學四年級就讀。她介紹,該校校長呂銳也是海南通過相關項目引進的校長,為學校創新設置了幾十門學科擴展課程。

加大培養培訓力度

盤活人才存量

引進好校長、好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解了海南教育人才隊伍之“渴”,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做優”基礎教育師資問題,還遠遠不夠。

為進一步激勵引導優秀教育人才向基層學校流動,今年5月,省教育廳等四部門印發實施方案,明確五指山等5個試點市縣,可設立“農村省級骨幹校長”等競聘崗位,面向省內外公開競聘。

競聘工作按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要求,構建了優秀教育人才競聘到農村基層一線工作後編制、崗位統籌管理的靈活機制,而且崗位待遇十分誘人——聘用人員除了享受正常工資待遇或退休金外,在3年聘期內每月還享受15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基層教育人才特殊補貼。今年9月,已有第一批74名優秀教育人才到崗工作,並按標準落實了特殊津貼。

“我們一手抓引進,一手抓培養,不僅要做大人才的增量,也要盤活人才的存量。”正如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負責人所説,近年來,除了加大人才引進和招聘力度,我省教育系統還立體化推進教師培養培育工作。

例如,今年省教育廳選拔了來自5個市縣的67名青年骨幹教師,到海南中學等15所海口名校,通過跟崗學習、導師培養和省外考察學習等方式接受培訓。經過3個月的學習,受訓教師學會了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科學設計教研計劃等專業技能,已經返回工作崗位。

省級示範性培訓、縣級普及性培訓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涉及面廣的教師培訓工作逐步覆蓋到我省各基層學校教師。三亞市第一中學教師萬民覺説,三亞市教育局邀請了多名教學專家為大家開展專題培訓及研討活動,“這讓我們在教育教研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和成長。”

如今,在海南,鄉村老師可以走進大學學堂——依託海南師範大學持續多年實施的“雙五百”人才工程,已有5000余名農村教師被置換回爐“充電”;城鄉教師可以交流輪崗支教——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在同一所學校任職任教超過一定年限的校長、教師交流的制度性要求,越來越多城鎮學校向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輪崗。

為了提升中小學教師國際教育素養,省教育廳還加大了教師海外(境外)研修支援力度,比如連續兩年實施的中小學英語骨幹教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留學研修項目,讓受訓教師成為海南全面加強中小學英語教育的“燎原之火”。

“教育承載著海南百姓和外來人才對孩子上好學的熱切期盼,承載著為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培養合格建設者的重大使命。”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海南基礎教育的一次次創新、改革和突破,都是為了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對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