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瓊花)
吉日瓊花
吉日瓊花的家庭享受異地扶貧搬遷政策從涼山州美姑縣移居到樂山市峨邊縣。由於換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而在峨邊也只留了一位老人照顧孩子,其父母留在老家照顧其他老人和放養牲畜,因此吉日瓊花表現出性格較為內向的狀態。
據督導回憶,在幼兒園第一次見到吉日瓊花時,幼兒表現得極為畏懼,督導多問她兩句話,她就哭了起來。吉日瓊花平時在幼教點比較沉默,經常靜靜的坐在一旁看著老師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互動。集教活動時,她也經常性的“慢半拍”,其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幼兒在家中以彝語作為交流語言,同時由於移居前的老家較為偏僻,鮮有機會與外界接觸。
在行動的督導團隊中,有不少是彝族督導員,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優勢,逐步打開幼兒的內心,讓幼兒快速的從彝語語境轉換成普通話語境,並適應“沉浸式”的普通話語言教學。
在督導過程中,督導員也會細心記下如吉日瓊花這般的幼兒作為重點關注及督導對象,每次下點走訪都要根據輔導員描述的近況改進干預手段並進行幼兒談話,直至達到行動要求及標準。
經過一學期左右,吉日瓊花消除了“慢半拍”的情況,普通話也變得十分流利,甚至成了“小翻譯”,主動模倣督導工作幫助新入學的幼兒適應環境和教學。
督導員記得有一次下點走訪,正與彝族家長交流時,被吉日瓊花看見,吉日瓊花剛想跑上來和督導打招呼,但聽到督導使用的是彝語,突然“一本正經”的説:“叔叔,在幼兒園要講普通話哦!”實在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