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天下之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農業“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隨著智慧農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幫助農戶渡過難關,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為戰“疫”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當農業有了“最強大腦”,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本期《農業觀察》帶您走進智慧農業,探索農業發展的新路徑。
智慧農業描繪別樣“春耕圖”
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了傳統農業勞動力投入大、抗風險能力差等諸多短板, 在此背景下,無人機撒藥、大數據管農田、農資農産品線上交易、線上技術課堂……農業與科技相結合的“智慧農業”大放光彩,描繪出別樣的“春耕圖”。
插上高科技的翅膀,農業不再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新時代的農民可以在家中進行農業種植,不用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三更出五更歸的苦日子。在四川省中江縣,3500畝小麥地裏幾乎不見一個人影。但在麥地上空,10架植保無人機組成的農藥噴灑隊忙得一刻不停,進行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蚜蟲病蟲害統防統治。不到6小時的時間,3500畝小麥就完成了農藥噴灑任務。在安徽宿州蕭縣的竇莊示範基地,土壤的乾濕情況可以通過遠端控制,打開自動噴灌系統。通過攝像頭實時監測基地的各個角落,果蔬生病能夠第一時間進行遠端診斷。智慧農業設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生産工作的效率,在扶貧脫貧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各地農廣校多措並舉,多種途徑開展線上農技培訓服務,“雲傳輸”農技,引導農民科學投入春耕生産。陜西省鳳翔縣農業宣傳資訊培訓中心,太白縣農技推廣中心利用中央農村遠端教育網“雲上智農”、“快手直播”、“抖音直播”等方式,全文解讀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通過線上教學開展産業技術服務工作。
數字技術改變産業形態,在山東壽光,今年的“菜博會、種博會”首次在網上舉辦,動動手指就能完成蔬菜線上線下交易,“雲種菜”項目讓人們通過24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觀察蔬菜生長。通過智慧農業,農民將農産品資訊發佈到網上,通過網路平臺進行銷售,擴寬了農産品的銷售渠道。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産品上,消費者利用智慧農業,查詢産品産地、生産環境及生長狀況,通過二維碼全面了解農産品,足不出戶享受優質農産品成為現實。
4月2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指出,農業農村部針對疫情,充分發揮科技在抗疫情、搶農時、保生産方面的重要作用。疫情之初,迅速號召全國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高校、農技推廣機構共60多萬科技人員投身到春耕備耕,做到人員動員早。在技術推廣方面,針對疫情影響,推廣了免耕播種、工廠化育秧、無人機打藥等輕簡化生産技術。使用新的服務載體,充分發揮資訊化的優勢,依託中國農技推廣資訊平臺隨時回答農民的問題。目前,在中國農技推廣資訊平臺上,已有40萬農技人員、7000多名專家線上服務,解答了600多萬個春耕生産問題。此外,農業農村部還推行了新的生産方法,加大機器換人、北斗導航作業等新技術應用,緩解疫情期間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還採用了新的傳播方式,用長圖、短視頻傳播新成果新技術,讓智慧機器人自動回答農民的常規問題,一批專家教授通過直播成為網紅,這些方式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
智慧農業前景展望
據國際諮詢機構研究與市場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值將達到300.1億美元,發展最快的是亞太地區(中國和印度)。智慧農業已然成為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對建設世界水準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提到,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2019》顯示,我國 2018 年農業數字經濟佔行業增加值比重為 7.3%,較2017年提升 0.72 個百分點,農業數字化水準逐年提高,發展潛力較大。預計 2020 年,我國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有望增至 2000 億元。
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要提升至70%,農業數字經濟佔農業增加值比重要提升至15%,農産品網路零售額佔農産品總交易額比重要達到15%。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農業農村數據採集體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路、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業農村雲平臺基本建成。
智慧農業未來可期,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強智慧農業發展佈局,拼多多宣佈將繼續以農産品上行為核心戰略,未來5年內投入不低於500億元支援農業農村“新基建”; 阿里巴巴通過自建、投資、合作等方式,完成“從農田到餐桌”的農業全産業鏈佈局,涉及農資流通、智慧農業、農村服務、生鮮電商、超市賣場等環節;京東通過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平臺,在帶動農業增産增收基礎上,實現高品質農産品輸出,打造科技服務三農的新樣本。
從全球範圍看,中國的智慧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存在著人才短缺、設備或軟體服務成本較高、感測器精度不準、獲取數據難、核心技術缺乏以及可應用的實際環境較少、資金支援力度有限等多種問題。智慧農業的大範圍普及,還須補齊短板、加快升級。
首先,農業人口素質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教育資源應繼續向農村傾斜,相關部門要制訂中長期的人才培養規劃,加強接地氣、實用的農技培訓,讓人才留在農村。其次,發展智慧農業,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加快農業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培育一批數字農業工廠、數字牧場、數字漁場。此外,推動智慧農業發展,還要加強智慧農業的體系建設,強化政府的組織引導和協調作用,形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的創新機制。
撰稿:魏博、姚宇琛
欄目策劃:魏博 王靜
欄目介紹:農業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問題。針對當下農業領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熱點話題,中國網《農業觀察》欄目通過國際視野、專家視角為您深度解析,挖掘産業機遇,與世界共用農業發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智慧。
往期回顧:
動動指尖“消費扶貧” 助農增收你也可以|【農業觀察】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