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一季度我國農産品國際貿易形勢如何,後期會出現什麼走勢,各國將如何一起面對疫情對全球農業帶來的影響,中國網《農業觀察》為您解析。
由於疫情,一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下滑,農産品貿易也受到影響,進口增幅低於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見。
其中,進口370.8億美元,增長8.9%,進口增加比較多的是肉類和大豆。出口162.3億美元,下降5.6%,水産品受影響最大,出口額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同比降幅達到18%。蔬菜、茶葉等特色優勢農産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二季度農産品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
越是面對風險,越要穩住農業。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對我國農産品貿易的影響還將持續顯現,要過三個坎兒:
一是國際需求萎縮。特別是餐飲、工廠、學校等對農産品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對農産品出口穩定市場、增加訂單,非常不利。根據我們調查,3月份以來,不少農産品出口企業遭遇退單。
二是商貿往來受阻。全球主要的農産品、水産品展會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近180個國家對人員出入境實施了限制,企業難以通過展會、現場考察等傳統渠道拿到訂單。
三是國際生産供應存在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糧食等主要農産品供應總體是寬裕的,但封國封城的隔離措施,以及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增加了國際供應風險。
綜合研判,二季度的農産品貿易形勢不樂觀,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出口受影響會更大。
農業農村部官員表示,將密切關注全球農産品供求和市場形勢,抓好國家穩外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創新貿易促進方式,推動進口多元化,促進優勢農産品出口,發揮農産品貿易對國內市場穩定、産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
國際共識:減少貿易限制
4月21日,20國集團農業部長召開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會議,這次特別會議是在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之後,為應對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和農業安全問題召開的。
該會議就減少貿易限制達成共識。要遵守WTO規則,避免採取不合理的貿易限制,保證緊急措施的針對性、透明性、適當性和臨時性。並就穩定全球農産品供應提出方案。
二十國集團大宗糧食生産佔全球的78%,農産品貿易佔75%,各方一致認為,重要的是確保糧食市場供應鏈正常運轉,加大對農民和中小企業的支援,穩定國際社會預期和信心。
農業農村部表示,強化與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的協同,加大力度支援農業南南合作和經貿往來。在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機制下,協調推動消除貿易壁壘,暢通國際物流,促進國際農産品生産、市場和貿易穩定。
專家建議:拓展農産品多元化國際市場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孫致陸、李先德提出對策建議,鼓勵以企業為主體拓展農産品多元化國際市場。在出口方面,繼續精準落地紓困政策,分區分級引導出口農産品供應鏈儘快全面恢復; 加快實施優勢農産品出口促進行動,鼓勵更多企業申請國際認證認可,進一步拓展優勢農産品出口市場;統籌謀劃疫情結束後的農産品對外推介工作,適時在國內舉辦更多洽談會、博覽會、交易會等活動,組織更多企業赴境外參展。在進口方面,靈活調整農産品貿易政策,圍繞大豆、豬肉等重點進口農産品,針對更多出口國,在加強檢驗檢疫的基礎上放寬市場準入,適當下調進口關稅;繼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等重大展會,為更多境外農産品及農産品貿易夥伴提供市場機遇。
加強限制措施應對與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儘快通過外交渠道妥善處理好有關國家採取的限制措施,爭取其作出理性判斷和科學應對;加強對因疫情新出現的農産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科學分析研判,充分利用相關國際規則,主動應對並化解不利影響,維護自身權益。繼續與世界衛生組織密切溝通與合作,支援其在尊重國際規則的基礎上發揮更大作用,組織國際社會開展統一協調的疫情應對行動和協同研究;完善與有關國家的防疫溝通協調應急機制,加強疫情資訊互通、防控經驗共用、醫療技術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醫療物資援助。
支援服務農産品外貿企業保護權益減少損失。深入開展農産品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簡化通關手續,降低港口、檢驗檢疫收費等通關成本。全力提供法律諮詢與法律救濟服務,支援企業運用相關法律及國際規則,特別是用好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多種渠道規避法律風險和應對糾紛,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減少經濟損失。全力做好出具不可抗力證明服務,受疫情影響企業可通過“企業跨境貿易投資法律綜合支援平臺”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申請辦理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性證明。(資料來源:中國網直播、農民日報)
本期責編:王靜
本期製圖:姚宇琛
本期審稿:魏博
欄目策劃:魏博 王靜
欄目介紹:農業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問題。針對當下農業領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熱點話題,中國網《農業觀察》欄目通過國際視野、專家視角為您深度解析,挖掘産業機遇,與世界共用農業發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智慧。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