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頭條|學習有方|學而時習|習文樂見|春風習來|學習書架
中國習觀>正文

從《擺脫貧困》看實現偉大中國夢

發佈時間:2018-11-08 16:33:10 | 來源:《求是》 | 責任編輯:扶貧觀 治國理政觀

深刻把握“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

北京大學教授 強世功

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物質貧困、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三個概念,並對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從而為擺脫貧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徑。研讀全書,體會深刻。

“貧困”的首要含義是指物質財富的匱乏。閩東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知名的貧困地區。因此,習近平同志上任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發展經濟,解決老百姓的溫飽。但是,在習近平同志看來,不能陷入就經濟談經濟的形而上學立場,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在思想和精神層面來尋找物質貧困的根源。在他看來,物質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於長期的物質貧困而導致人們“頭腦中的貧困”,即精神貧困。而對精神貧困,他又具體區分了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

“思想貧困”,就是指缺乏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擺脫物質貧困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導致要麼安貧樂道窮自在,要麼怨天尤人等靠要,而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想辦法找出路。“信念貧困”,就是指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缺乏行動的意義和價值目標,缺乏向上的志氣和行動的勇氣,“見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産生‘貧困縣意識’”。物質貧困、思想貧困、信念貧困三者互為因果並相互強化。《擺脫貧困》一書就是從這三種貧困的辯證關係入手,提出擺脫物質貧困必先擺脫精神貧困,擺脫思想貧困必先擺脫信念貧困。

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的性質不同,但無論擺脫物質貧困還是精神貧困,都必須從行動和實踐入手。行動不僅是連接物質與精神的紐帶,而且是促使精神轉化為物質的仲介。如果説擺脫物質貧困是行動的目標,那麼擺脫思想貧困就是要解決如何行動,擺脫信念貧困就是要解決為什麼要行動,即行動的意義、價值和信仰何在。正是為了克服思想貧困和信念貧困,習近平同志特別提出要振奮精神,淡化“貧困縣意識”。

在習近平同志看來,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産力的高度發展,還必須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水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使我們擺脫了物質貧困,但有些人卻自覺不自覺中再次陷入了“頭腦中的貧困”。尤其是西方歷史終結論變成了新教條,束縛著人們的頭腦。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承擔起中華文明復興的使命,都需要從《擺脫貧困》一書中汲取營養。

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扶貧開發協會會長 陳增光

《擺脫貧困》與我有特殊情緣,我是該書最早的讀者之一。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之時,正是國家宏觀調控治理經濟過熱的關鍵時刻,幹部群眾求穩求富心情迫切,而經濟發展困難重重。他帶著感情、充滿豪情來到閩東,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敏銳的政治智慧、豐富的實踐經驗、務實的工作作風,審時度勢,科學把握,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他以低調親民的身影深入群眾,開展調研,探索思考,倡導並提出了許多富有遠見的工作思路與對策。他注重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眾,用感情的力量感召群眾,用人格的力量影響群眾,很快打開工作局面,各項工作取得開拓性進展。那時,我與同志們談心,形容他好比一棵大樹,一植根閩東,就成為我們的主心骨,為我們遮風擋雨,還不斷輸送氧氣,讓生命增添活力和生機!《擺脫貧困》就是習近平同志根據閩東實踐的經驗提煉,書中倡導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四走訪基層”作風,“不恥落後,意氣奮發,放膽開拓,爭先創優”的閩東風格,等等,不僅當年深入人心,今天仍為我們所遵循,其精神閃閃發光。

今天我們研討這本書,重要的是以書中的生動實踐和科學主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百姓富、生態美、扶貧開發工作推向新水準,把“四走訪基層”工作作風推向新境界。我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開展工作,得益於習近平同志當年打下的工作基礎,得益於《擺脫貧困》這本書提供的科學主張和精神動力。那時,我與地委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有一個共識,就是把習近平同志在地直機關話別時的“寄語”當作政治交代,把《擺脫貧困》一書的論述當作振興閩東的方略,認真領悟,逐步消化,貫徹實踐。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也採取了不少新舉措,但始終貫穿著一根主線不變,確保當年謀劃的發展思路步步見效。我們一屆接著一屆幹,保持了工作連續性,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也形成了良好風氣。

《擺脫貧困》這本書每一個篇章都來自實踐,都與黨的群眾路線有著天然的聯繫。回顧習近平同志在閩東的工作實踐,我越來越清晰地感悟到,他與幹部群眾打成一片的情懷是一以貫之的,他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是一脈相承的。我為與習近平同志在閩東共事兩年而慶倖,雖然時隔多年,但回顧起這段歷史,他勤政親民的好思想好作風,令人記憶猶新。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