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頭條|學習有方|學而時習|習文樂見|春風習來|學習書架
中國習觀>正文

從《擺脫貧困》看實現偉大中國夢

發佈時間:2018-11-08 16:33:10 | 來源:《求是》 | 責任編輯:扶貧觀 治國理政觀

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巡視員 張建軍

22年前出版的《擺脫貧困》這本書,浸透著習近平同志在閩東工作期間的卓越智慧。今天細細品讀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深深領會力透紙背的精神實質,對當前各項工作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要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在這本書裏,《弱鳥如何先飛》、《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等文章點中了我國農業問題的命脈。習近平同志提出,弱鳥先飛首先要抓好農業,擺脫貧困基礎在建設大農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等思想,深刻闡述了“三農”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決定性作用,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這是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對“三農”工作的時代定位。

要始終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糧食問題歷來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這個問題對閩東來説有著更加重要而特殊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告誡全黨: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哪天糧食出了問題,誰也救不了我們。他多次強調,保障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裏必須主要裝中國糧。在我國糧食生産連年增産的好形勢下,這些論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居安思危、深謀遠慮的戰略理念。

要始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習近平同志在閩東工作時指出,“統”與“分”的結合構成了我國農業經營的基本形式,“分”是以家庭為主的生産經營單位,充分發揮勞動者個人的積極性,“統”是以基層農村組織為依託,幫助農民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這是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的根本遵循。

要始終堅持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習近平同志在閩東工作期間,對農業與工業這兩個輪子怎麼轉,怎麼搞好“經濟大合唱”,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農村建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市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這些體現辯證思維的生動語言是當前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行動指南。

關鍵是擺脫思想的貧困

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周熙明

《擺脫貧困》這本書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作品。過了1/4世紀,時代巨變,時過境遷,這本書為何至今魅力依舊?思路開闊源於精神的豐富開放,文風質樸源於思想的厚重深刻,語言鮮活源於心靈的活躍,表述清晰源於思維的縝密,文章的不朽源於情懷的不朽、信仰的不朽、思想的不朽。

書中提出的擺脫意識和思路“貧困”的命題,實際上回答了一個重要而深刻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會以一場思想解放為起點?作者在跋中有言: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在這場擺脫貧困的歷史征程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作者針對寧德的實際所做的思考,無疑也是對近現代中國問題的把脈,至今具有普遍的理論意義。近代中國為何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是心靈的閉塞、思想的禁錮、精神的懈怠。誠如鄧小平所説:“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偉大的改革開放發軔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成就輝煌得益於不斷的思想解放。今天,在增速換擋期、轉型陣痛期和改革攻堅期,我們面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方位深層次改革的極為繁重的任務,也要依靠解放思想這一法寶。

“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斷,與20多年前的思考一脈相承。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