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軍

發佈時間:2018-02-27 10:10:0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推薦單位:重慶市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

推薦文章:熊軍:重慶“阿甘”,單腿“蹦”完33場馬拉松

“跑步讓我再活一次”

清晨,天微亮,綿綿秋雨,細密地織著。絲絲寒氣混著綿密雨線,往匆忙的行人頭上、肩上籠上一層“薄紗”。醫院門口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劃破靜謐的場景,“花生粥、菜稀飯、豌豆粉、馬鈴薯飯,要不要來一碗?”

“老闆,來碗豌豆粉,加個雞蛋。”

“要得。”應聲的老闆,手上麻利地拿碗、舀粉,把雞蛋裝進塑膠袋裏,一起遞給食客。看得見的是老闆的上半身,動作利索。看不見的是早餐車擋住的下半身,單腿支撐。

賣早餐的老闆叫熊軍,在重慶萬州區第五人民醫院門口,每天早上都能看見他單腿站立的身影,一站就是3個小時。他算是萬州區的“紅人”。“紅”,不僅是他單腿賣早餐,更因他是一名單腿馬拉松運動員。

30年的時間,熊軍從一個無法爬行的先天腦癱患者,變成了用左腿單腿“蹦”完33場馬拉松的公益達人。早上,他是小吃攤的老闆;收攤後,他是青年志願者;傍晚時分,在跑步的人群裏,總有他極速“蹦”行的身影。

“小宇你今天主要是完成15公里的目標,時間暫時不用管,主要是里程上達標。”

“張哥,你前幾天運動量太大,今天不適合過量的運動,你就跟到團隊熱身,如果感覺疲憊就改成快走。”

每個週四的傍晚,萬州區濱江路上,“萬州嘿起跑”跑團的成員都會在這裡集中訓練。熊軍是跑團的召集者和志願者,同時兼職半個教練。

“我沒有學過專業的運動理論,所有跑步知識都是其他跑友口傳和我自己實踐總結出來的。”熊軍説,“因為愛跑步,也為了跑得更久更遠,所以要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來保護自己,同時也可以幫助其他跑友。”

每天早上,他 3點起床,在租來的門面裏淘米、熬粥、煮雞蛋,準備好售賣的早餐,6點準時出現在五院門口,有時更早。9點結束早餐生意後,採購好第二天要用的食材,就開始他的志願者工作。

去學校分享跑步經驗、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給殘疾人做心理輔導……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志願者工作多而瑣碎,但熊軍每天都堅持到崗,他説這種堅持跟跑步是分不開的。

“跑步讓我堅持公益,跑步讓我再活一次。”熊軍説。

“我可以學爬代替走路”

“蹦”跑的青年,曾經爬都是奢望。

1988年前後,在重慶萬州區黃柏鄉的村民們總能看見一個村婦背上背著一個嬰兒,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山中採藥。這個村婦是熊軍的母親,背上的嬰兒就是熊軍。

熊軍出生後兩三個月,父母發現他有點不正常,於是到村醫生那裏檢查,醫生説熊軍沒有救了。後來去了大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天生腦癱,就算是能成活也是個植物人。


“親戚朋友都勸他們放棄,醫生也建議父母不要治了,但是父母沒有放棄我。”熊軍説,住不起醫院,父母就決定把他帶回家自己養。在一位老中醫的幫助下,母親學會了採藥、抓藥和扎銀針,並堅持在家給熊軍治療。


白天,父母下地裏勞作,熊軍一個人在家裏,附近的小孩就來欺負他。還有一次野狗趁家裏沒人,差點把熊軍叼走。從那以後,母親走到任何地方都背著熊軍。


熊軍4歲那年,家裏多了一個妹妹,儘管如此,父母對他的關愛並沒有減少。家境再艱苦,也花錢為熊軍治療,父母的堅持讓他6歲時終於開始牙牙學語。


“雖然腳不能走,嘴不能説,但我心裏很清楚自己給家裏帶來多大的負擔。7歲的時候我咬過舌頭,割過手腕,想死了一了百了,我媽看見後,對我一頓痛打,然後抱著我傷心的哭。”熊軍説,“我決定不再讓母親傷心,我可以學爬代替走路。”


在田坎上爬,在院子裏爬,在公路邊爬。

1  2  3  4  >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