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發現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動物群化石

時間:2023-05-11來源 : 新華網作者 : 黃浩銘 田子駿

近日,廣西民族博物館古人類研究中心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發表論文,公佈廣西崇左岩利洞新發現的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動物群的綜合研究成果。岩利洞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為研究華南動物群的演替提供了重要依據。

此前,華南地區缺乏有精確年代限定的中更新世早期哺乳動物群化石。論文第一作者、廣西民族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姚艷燕介紹,迄今學界對華南地區中更新世早期動物群的演化知之甚少,該時期對哺乳動物演化影響的研究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

初步鈾係年代測試結果表明,岩利洞哺乳動物群的年代約為60萬年前,基本完成從早更新世向中更新世動物群的更替,這極有可能是中更新世氣候轉型(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事件影響的結果。

中更新世氣候轉型事件,發生在大約120至70萬年前,是一次全球氣候系統的重大轉型事件,主要表現為全球氣候系統的主導週期(冰期-間冰期旋回週期)由4.1萬年轉變為10萬年。此後,全球冰量顯著增多,海洋表面溫度下降,陸地乾旱化程度顯著增強。MPT事件對陸地上哺乳動物的影響,一直是國內外學界研究的熱點。但到目前為止,在中國華南地區,仍然缺乏有精確年代限定的中更新世早期哺乳動物群化石。這一狀況限制了對華南地區MPT事件與哺乳動物群演化之間關係的探索。

姚艷燕介紹,氣候變化對哺乳動物演化的影響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雖然在我國南方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但已發現的中更新世動物群大多局限在中更新世中、後期,處於中更新世氣候轉型時期(MPT)的動物化石稀少。

岩利洞哺乳動物群化石包含21個種屬,動物群中不存在新近紀孑遺種類,如爪獸、乳齒象、丘齒鼷鹿和雙齒尖河豬,缺失大熊貓小種/武陵山種、扶綏犀、山原貘、桑氏碩鬣狗等早更新世常見的種屬;出現了中更新世常見的劍齒象、裴氏豬、小豬、中國犀、中國貘,其餘大部分為現生種屬。動物群成員的面貌體現出早更新世向中更新世過渡的特徵,即古老種群逐漸被中晚更新世群類所取代。

山東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王偉介紹,該論文以廣西岩利洞遺址中獲得確切年代的中更新世早期動物化石為研究對象,與岩利洞周邊地區早更新世以來的哺乳動物群進行對比,分析動物群的演化與更替的規律,探索華南地區動物群的演化與中更新世氣候轉型的關係。立足於學術界關注的環境變化對哺乳動物演化影響的相關科學問題展開研究。運用了古生物學研究方法,結合第四紀年代學、埋藏學等研究,探索華南地區動物群的演化與中更新世氣候轉型的關係,填補了這一研究的空白。

該論文參與研究的單位還包括山東大學、南寧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和美國夏威夷大學等。(完)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