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農業強區“繭”上添花
全區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走筆
蠶桑是廣西傳統優勢特色産業,蠶繭産量連續18年保持全國第一。如何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推動廣西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為農業強區建設“繭”上添花?近日,記者隨全區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走進桑園蠶房、繅絲廠房、織綢車間,喜見各地蠶桑發展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蠶桑生産規模優勢和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産業高品質發展優勢。
品種技術提供科技支撐
桂桑5號、桂桑6號……走進忻城縣安東鄉桑蠶全産業鏈産業園桑園,但見各種桑樹鬱鬱蔥蔥,長勢喜人。
據介紹,我區已自主選育出系列適合亞熱帶氣候條件的高抗、高産、優質蠶桑品種,廣西蠶業科學研究院先後育成“兩廣二號”“桂蠶8號”等家蠶優良品種26對,“桂桑優12”“桂桑6號”等桑樹優良品種12個。目前,廣西自主選育的桑樹品種推廣面積佔全區的85%、家蠶品種飼養量佔全區的98%。其中,新品種“桂蠶8號”自2020年以來累計推廣近200萬張,蠶農直接收益約40億元;“桂蠶5號”人工飼料小蠶共育累計推廣應用超過2萬張,相較傳統養蠶人工飼料小蠶共育模式不但在效率上提高3—5倍,而且有效防止農藥中毒,減少蠶病危害發生。
“每養完一個批次,系統會自動生成數據分析報告。期間溫度濕度是否超標,超標多少,有沒有按照標準化的流程操作都有記錄。這一批養得好或不好,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用數據説話。”借助大螢幕,忻城縣安東蠶桑全産業鏈示範基地負責人現場演示了智慧蠶房管家系統。
該系統搭配標準化、流程化飼育技術,使蠶農養蠶簡單化、科學化。得益於實時監測蠶房環境,根據環境數據變化自動開啟排風扇進行溫度調節等操作,並通過短信、微信服務號等平臺告知蠶農注意事項,在每批次養蠶週期結束後形成數據分析報告,找出養蠶成敗原因,組織技術小組進村入戶開展現場技術指導服務,降低養蠶成本、提高蠶繭品質,助力蠶農致富增收。為改善養蠶基礎設施和條件,我區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産前、産中、産後服務,通過雲平臺等數字技術,實施科技入戶工程,不斷提升蠶桑生産水準。
“在實用技術方面,我區創新整合桑園速生豐産栽培、小蠶共育、方格蔟自動上蔟等一套省力節本高效先進實用技術,有效支撐了蠶桑産業的快速穩定發展。”負責全區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黃紅燕介紹,2022年全區小蠶共育率88.95%,方格蔟推廣應用率達84.16%,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率均居全國首位,蠶桑標準化生産水準整體提升,生絲品質90%達到4A級以上。
延伸産業鏈構建新格局
在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生産車間,高端真絲數位印花機高速運轉,一條條花色精美的絲綢頃刻展現在大家眼前。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産業園,佔地1600畝,總投資50億元,于2020年11月啟動,分3期投資。項目建成後,預計年耗繭10萬噸,年産生絲1.5萬噸、真絲綢1.5億米、絲綢服裝7500萬件套,將打造為全國最大的單體繭絲綢全産業鏈園區。目前,第一期已于2022年12月試産運作。主要建設蠶繭收烘倉庫、繅絲廠、紡織綢廠、煉白廠、染色廠、印碼廠、綜合服務中心等,通過整體打包的方式建設專門的帶農益農車間,預計年創利稅2億元以上,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廣西蠶桑産業要向織綢印染、成品製造和外貿出口等環節延伸,形成長而完整的産業鏈。”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西繭絲加工集中度較高,全國乃至全球1萬緒以上的9家大型繅絲廠均在我區。全區現有繭絲加工企業93家,自動繅絲機生産規模40萬緒,佔全國總産能的40%。2022年全區生絲産量1.6萬噸,同比增長10.78%,連續13年保持全國第一。2022年,全區坯綢産量1982.37萬米,同比增長6.17%,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引進數字化劍桿織機、數位印花機等先進繭絲精深加工設備,佈局國內領先的優質絲綢布料生産;蠶桑“農工貿一體”“一二三産融合”的發展格局持續構建,“桑—蠶—繭—絲—綢”産業鏈條不斷補齊,集群化發展潛力巨大。
穩面積增産量提效益
蠶桑生産基礎設施薄弱,繭絲精深加工滯後,專業技術人才短缺……雖然我區蠶桑産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下一步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規模優勢、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做大優質繭生産、做強繭絲精深加工、做亮蠶桑繭絲資源多元應用、做優桑樹生態治理,全面推動廣西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對蠶桑産業發展方向胸有成竹。
立足當下,才能著眼未來。今年我區蠶桑生産任務是“全年蠶繭産量46.3萬噸、增長6%”,既要增産,又要增收,可謂任務重、責任大。
據介紹,在桑園面積增長受限等情況下,我區將圍繞“穩面積、增産量、提品質、提效益”做文章,高效利用有限資源,確保年內任務完成。
穩面積,鞏固提升生産規模。鞏固優勢主産區的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優勢産業帶,發揮河池市、百色市等蠶桑主産區的區位條件和基礎優勢,推進蠶桑産業向優勢主産區聚集。
增産量,抓實落細生産管理。推進中低産桑園改造管護提升桑葉産量品質,推廣應用良種良技增産量,加強防病減災降損失。
提品質,築牢豐産豐收基礎。推進設施蠶業發展,改善提升蠶桑生産基礎設施;強化科技服務,提高科技生産水準。
提效益,激發産業內生動力。發展適度規模化生産,提高組織化經營程度,逐步改變蠶桑生産規模小且分散的現狀;加強蠶桑資源多元開發,實現桑園多种經營,增加綜合效益。(記者 陳靜 通訊員 虞崇江 白雪)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