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綻放非遺風采

時間:2023-05-05來源 : 南寧日報作者 : 吳瀟

原標題:非遺薈萃 各美其美

——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綻放非遺風采

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交融而多彩。“壯族三月三”有著豐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今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邀請東盟多國人士沉浸式體驗“壯族三月三”傳統民俗,增進中國—東盟民眾的交流交往和互動互信。

4月22日至28日,作為2023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遊品牌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在南寧舉行,本屆非遺周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南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共吸引了來自中國25個省(區、市)和8個東盟國家的15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近500名非遺傳承人及專家學者相聚綠城,各美其美,共赴一場春天裏的盛會。共吸引了7萬餘人次參觀。

泰國文化交流代表團帶來了特色舞蹈。本報記者 陳麒元  攝

壯族山歌在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開幕大舞臺上唱響。本報記者 陳麒元  攝

多國民族特色薈萃 多彩非遺亮相集市

在南寧民歌湖舉行的中國—東盟非遺大集市是非遺周的重要板塊,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傳統醫藥、民俗等15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聚在此,以中國傳統商貿大集的形式為市民遊客獻上一場非遺盛宴。

西藏安多服飾、新疆瑪仁糖、雲南銀飾、四川竹編、北京景泰藍、越南烤雞蛋、泰國特色服飾、越南春卷……大集市各國民族美食、手工藝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極具特色的攤位吸引不少市民遊客駐足。前來趕集的群眾還可觀看花婆送福、遊彩架、踩高蹺、鬥竹馬等各類文化娛樂表演,在趕大集中體驗濃濃的“煙火氣”。

中國—東盟非遺大集市創新展陳形式,遵循非遺本質,以最接地氣的非遺“家”形式傳遞“非遺即生活”的理念,展現出非遺文化日益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傳承非遺賡續血脈 展現“非遺小傳人”風采

在中國—東盟非遺進校園成果展上,南寧市28所學校共700多名師生帶來的器樂、合唱、舞蹈、校本操等諸多優秀節目驚艷了觀眾,非遺成果展中的剪紙、扎染、花燈等特色非遺成果則全方位展現了“非遺小傳人”的風采。

在優秀節目匯演中,將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邕州獅舞”引進校園的南寧市北際路小學學子向觀眾展示了學校創編的非遺特色操《獅舞操》及舞蹈《獅舞耀邕州》。南寧市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學生表演的彩調《三月三的小達尼》贏得陣陣掌聲。南寧市良慶區金良路小學原創舞蹈《猴鼓聲聲》採用瑤族舞蹈元素,以猴棍打擊設計動作,活力十足的表演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在非遺成果展中,南寧市解放路小學的展位上挂著用剪紙裁出的“解”“放”,惟妙惟肖的剪紙畫描繪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南寧市北際路小學的展位以“邕州獅舞”為主題,擺滿了團扇、擺件、挂畫等眾多與獅舞相關的文創物品。南寧市鳳梨嶺小學的展位上則展示了兔子、老虎、鯉魚等造型的花燈,這些充滿童趣的花燈都是由該校學生親手製作的。

優秀節目匯演和非遺成果展充分展現了邕城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讓市民遊客切身感受到南寧本土非遺文化的魅力。

中外友好大聯歡 其樂融融情意濃

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大聯歡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奏響了中國與東盟非遺共振共鳴的時代強音。

泰國舞蹈《中泰一家親》、柬埔寨猜揚戲、越南富壽省川歌等東盟國家的節目與來自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城市的四川清音《小放風箏》、陜西眉戶曲子《十二把鐮刀》、西藏《那曲拉伊》、新疆《庫車民歌》、貴州蘆笙舞《滾山珠》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節目同臺演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傳統節目表演中,提線木偶戲《獅子舞》、木偶表演《春江偶韻》、蘆墟山歌《花花綠綠一條塘》展現了當下人們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型實景侗族歌舞《坐夜》則表現了廣西侗族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伴著充滿異域風情的東盟各國民族音樂,現場觀眾感受到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交流互鑒帶來的和諧、安寧和美好。

中國與東盟國家人民載歌載舞,同歡同樂。豐富多彩的節目、團結深厚的友誼、其樂融融的氛圍,讓大聯歡成為一場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交流的盛宴。

此外,大聯歡活動在展示我國各民族豐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融合,營造出我國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為表達尊重非遺傳承人的傳承主體地位之意,大聯歡為每一位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周活動的非遺傳承人頒發了證書。

推進區域合作交流 共促協調發展新格局

為搭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城市之間區域合作橋梁,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的非遺傳承保護工作,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邀請了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的13個省(區、市)參加系列專題活動。

西藏那曲拉伊、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陜西眉戶曲子、甘肅花兒、寧夏花兒、青海玉樹民歌、雲南彝族民歌、雲南納西族民歌、貴州土家族民歌、四川苗族民歌,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各族人民世代社會實踐所創造的原生態民歌都在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上同臺展演、共話交流。

此外,各省(區、市)還參加了傳統醫藥産業與推廣、“香飄益遠”——絲綢之路經濟帶茶文化的現狀與未來等主題座談交流會,簽署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産合作交流機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持續推進區域合作交流,共促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加快構建。

聚焦非遺傳承發展 探索保護新路徑

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週期間還舉辦了中國—東盟非遺交流座談會系列主題活動,包括傳統表演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座談會、民族戲劇院團長論壇、稻作文化圈米粉製作技藝的推廣與鑒賞座談會等。活動邀請中國—東盟非遺保護機構、中國—東盟專家學者、中國—東盟非遺傳承人共同探討和交流,分享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經驗,凝聚共識、建言獻策,共同探索非遺保護新舉措、新路徑,促進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為非遺國際合作搭建理論平臺,促進中國—東盟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走向深入。

在傳統表演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座談會上,廈門非遺保護機構代表就中國、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成功案例進行了重點推介。與會專家學者們共同探討了中國與東盟傳統表演藝術在歷史上相互影響、共同推進的融合發展脈絡,呼籲全社會保護傳統藝術,認識和尊重文化多樣性,倡導中國—東盟藝術界加強合作,共同服務好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民族戲劇院團長論壇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專家學者、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民族戲劇院團長相聚座談,就民族戲劇回歸本體、創新題材、編導技法、人才培養等話題深入交換意見。

在“香飄益遠”——絲綢之路經濟帶茶文化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上,橫州茉莉花茶、泉州鐵觀音、寧夏南路邊茶、新疆和田藥茶、寧夏八寶茶、廣西六堡茶等茶藝大師各自展現絕技。專家學者探討茶葉在絲綢之路上的發展歷史,並就當下中國茶文化發展展開了熱烈交流。

在傳統醫藥産業與推廣座談會上,開展了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壯醫藥線點灸療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馬明仁膏藥製作技藝、維吾爾醫藥(和田藥茶製作技藝)、傳統阿膠製作技藝等一系列推廣體驗活動。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壯醫傳承人、廣西部分醫藥企業代表等共同探討傳統醫藥産業的開發和推廣,並對傳統醫藥在推動大健康、旅遊康養事業上的效果給予肯定。

在稻作文化圈米粉製作技藝的推廣與鑒賞座談會上,廣西米粉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作了《小米粉大産業》的經驗推廣,並邀請專家現場品鑒南寧米粉。與會專家對稻作文化相關民俗、美食、手工技藝等進行交流探討,並就如何推動稻作産品市場産業做大做強紛紛建言獻策。(記者 吳瀟)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