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區劉圩鎮譚村全員齊上陣 歡迎千名“貴客”到山村

時間:2023-03-10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孟振興 蔡莎

3月6日早上,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譚村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迎來了今年第一撥“貴客”——來自南寧市區一所學校的近千名師生。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有的學習插秧蓋膜、搭架種瓜、田間除草,有的參與挑冬瓜、抱南瓜接力賽,有的圍觀“花婆送福”、壯族八音、舞春牛等非遺表演,現場歡聲笑語不斷,曾在劉圩鎮街上開榨粉店、見過不少“大場面”的村民玉翠蓮連連感嘆“比過年還熱鬧”。

村民給孩子們上菜。本報記者 孟振興  攝

自獲評自治區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來,譚村還是第一次迎來近千人的“旅遊團”。為了服務好首批客人、打響基地的品牌,當天的譚村可謂全村總動員,大多數在家的村民都參與了接待工作:籃球場和戲臺變成了臨時餐廳,數十張桌子擺放整齊,桌布、食具已經提前“就位”;以往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才會被“請”出來的移動式灶臺上,幾口大鍋裏煮著香氣四溢的銀耳蓮子湯。“大廚”譚信勇掌勺的十幾公斤碎肉玉米即將出鍋;“文藝隊員”們換上了演出服,趕在上場之前抓緊時間再排練一次。連回家帶孫子的玉翠蓮也被“退休返聘”,她當天的任務是帶著幾個助手現場製作150公斤生榨米粉,“我今天3時多就起來備料,這榨粉要是不地道,你找我!”玉翠蓮信心十足。

“我們提前做好了預案,村兩委統一調配人力物力,現在看來還比較順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譚建都告訴記者,村兩委多次與合作企業磋商,最終決定把實踐基地劃分為數個場地,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內容各異的實踐課程,包括豐收運動會、非遺展演等等,在確保安全的同時讓孩子們更好地貼近大自然,體驗有質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雖然準備很充分,但首次接待如此多的客人,也難免有疏漏之處:午餐時段,“嗷嗷待哺”的孩子們已經坐好,上菜的工作人員卻“姍姍來遲”。見狀,譚建都立刻親自上陣,與前來指導工作的劉圩鎮副鎮長黃琛一起推動餐車,把準備好的“簸箕宴”端上餐桌。孩子們一邊用餐、一邊交流當天的學習心得,“大家不要浪費,幹農活真的很辛苦啊!”剛剛學習了插秧的農基旺同學招呼小夥伴們用餐。

“這些土雞土鴨、玉米、蓮子等等都是本地産,每一個參與服務的村民都能直接獲得報酬,這與以往的鄉村旅遊模式完全不同。”黃琛指著“簸箕宴”裏的菜品向記者介紹,“全村總動員”提高了村民的參與度和實際收益,扭轉了“産業規模越來越大、農戶參與越來越少”的被動局面,是貫徹落實“發展鄉村産業要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的有益探索,“我們會繼續支援譚村的探索,共同把勞動實踐基地的品牌做大做強。”

下午4時許,師生們乘坐的大巴車陸續駛離,譚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譚建都帶領村幹部收拾場地,一起總結本次接待的經驗教訓。“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其中明確提到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閒等生活服務,這説明我們和黨中央想到了一起。”譚建都説,譚村離南寧市區不到1小時車程,一年四季都能提供種收農作物課程,再加上本地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發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可謂得天獨厚,“後山的百畝荷塘長勢很好,今夏荷花必定盛開,我們期待更多的遊客到來。”(記者 孟振興 通訊員 蔡莎)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