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明育人 鄉風潤心
——天等縣以鄉風文明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見聞
“多虧現在好政策,好事三夜説不完……”日前,天等縣進遠鄉岩造村村民玉成進一邊整理家務一邊唱著自編的山歌。
岩造村是天等縣唯一隻有一個自然屯的行政村,全村17個村民小組,共658戶2403人。該村通過實施黨建領航、依法治村、孝德先行、家園共建“四項工程”,形成了凝心聚力謀發展、全心全意奔小康的良好村風,于2022年底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
近年來,該縣突出黨建領航和思想引領,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活動,弘揚傳承良好家風鄉風,培育文明新風尚,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匯聚力量。
移風易俗風尚新
“以前村裏的紅白事,一家比著一家辦,就怕丟了面子。現在一切都按規定來,誰也不怕沒面子,一樁喪事下來能省幾萬塊錢。”岩造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宗志説。
潘宗志介紹,以前村民操辦紅白喜事講排場、比闊氣,勞民又傷財。後來,鄉黨委動員領導幹部帶頭帶動群眾轉變觀念。“如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講排場的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人多了;喝酒打牌、撥弄是非的少了,讀書看報、娛樂健身的多了;比房子比票子的少了,比孩子比衛生的多了……”説起現在的喜人變化,潘宗志滿臉笑容。
破陋習關鍵在哪?天等縣緊盯基層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這些“關鍵少數”,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走在前列,培育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文明新風的推動者、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人文天等的傳播者,讓新觀念、新規則入耳入腦入心,帶動村風民風向上向善。今年以來,全縣公職人員在操辦婚喪嫁娶宴請方面主動報備71人次。
立新風重點在哪?該縣以“誠、孝、儉、勤、和、廉”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創建活動,探索以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的隨禮標準、酒席規模等進行合理界定,激活傳統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識,逐漸成為村民自覺遵守的準則,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導村民主動轉變觀念思想,從根本上帶動農村“民風”的轉變,形成“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截至目前,全縣行政村“一約四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覆蓋率達100%。
文化育人暖民心
進遠鄉和平村那料屯村民李林斌在村裏可謂“家喻戶曉”,他不僅是村裏最成功的企業家,還是最有名的慈善家。
土生土長的李林斌早年外出闖蕩,從打工仔變成大老闆。成功後,李林斌關心家鄉的教育,出資10萬元,成立和平村尊師重教促進會,用於捐資助學、慰問教師等各項活動,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社會風氣。
新風潤心,文化暖心。天等縣利用“我們的節日”“文化下鄉”“戲曲進鄉村等活動載體,持續開展各種文化惠民、文藝支教、體育賽事等活動,把文化送到基層、送到人民群眾中,引導農民加強體育鍛鍊,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同時,該縣充分發揮好新時代文明中心效能,組建29支縣級專業志願服務隊、54支鄉(鎮)志願服務支隊、125支村級志願服務分隊,註冊文明實踐志願者6.888萬名,構建“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實踐點(兒童家園、青年之家、道德講堂、復興少年宮)”四級聯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政策宣講、學雷鋒志願服務、法治為民等主題活動。去年以來,全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768場次,直接服務對象4.5萬人次,活躍了城鄉精神文化生活,有力促進了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淳樸村風聚人心
屯內道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綠樹環繞、鮮花點綴,甘甜清冽的山泉水穿屯而過,流水潺潺,五顏六色的各類裝飾品裝點巷道,“微菜園”“微花園”內春意盎然……走進龍茗鎮益山村王屯,隨處可見各類美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好一幅生機勃勃景象。
村民趙建東家旁邊就有一塊小菜園,裏面種著豌豆苗、葵香等蔬菜。“平時做完農活回家,順便摘上幾棵葵香菜,就能炒出一盤美味菜肴。”看著村裏的美景,趙建東不由感慨,“現在我們屯利用閒置的空地圍起來做菜園,採摘很方便。村道水泥硬化後,在路邊種了鮮花,閒暇時出來走一走,覺得很愜意。”
良好的文明鄉風,不斷激勵著鄉親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該縣全面盤活“農村基層文化設施陣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將鄉風文明建設深度融入和美鄉村建設、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過程,落實全縣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19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235個屯級文化活動室、119個文化舞臺、99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服務網點及資産資源融合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用共用,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風吹,人心齊。該縣大力推進農村産業優化升級,著力打造鄉村建設升級版;開展“産業富民”專項活動,全縣125個行政村(社區)均制定村級經濟發展計劃,完成打造1個現代農業生産示範基地、發展1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等“富民行動”任務,目前該縣全部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記者 陳明桂 通訊員 李志高)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