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南寧市全域旅遊促進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業界人士認為,這部為南寧市全域旅遊發展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規,將為南寧市全域旅遊産業深度融合、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支撐,插上法治翅膀的文旅産業也將迎來新的加速度。
2021年,南寧接待國內遊客13739.15萬人次,國內旅遊消費1529.14億元,首府文化和旅遊區域性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22年,南寧市榮獲“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市”稱號,全市全域旅遊取得了較快發展,全域旅遊發展框架逐步形成。南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如斯表示,《條例》將有利於充分發掘南寧獨特山水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壯大文化旅遊産業,促進與東盟國家的文旅合作,為南寧打造面向東盟的旅遊集散地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城市提供法律保障。
鼓勵全域旅遊産業融合發展
走進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觀看精品演出,感受濃郁的藝術氣息;前往三街兩巷歷史街區,領略老南寧獨特的文化氛圍;來到邕江北岸汽車旅遊主題營地,約上好友在這裡露營、燒烤,滿是生活閒適恬淡的“煙火氣”……近年來,南寧市充分利用區域城市建設優勢推動“商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促進全域旅遊的蓬勃發展,讓市民樂享“文旅+”發展成果。
“全域旅遊要求將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産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用,是一種完全有別於傳統‘景點旅遊’的旅遊發展模式。”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全域旅遊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寧市此次出臺的《條例》突出全域旅遊産業發展支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條例》明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南寧市獨特旅遊資源,大力促進旅遊與本地民族、體育、教育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打造全域旅遊品牌,提升多元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如針對“壯鄉風情旅遊”,規定要挖掘壯鄉旅遊資源與優秀民族文化元素,打造壯鄉風情旅遊目的地;針對“體育旅遊”,要結合本地傳統體育、現代賽事、戶外運動,積極打造體育旅遊精品項目;針對“工業旅遊”,明確應依託工業産業園區、工業企業等,打造集生産、參觀、科普、體驗于一體的工業旅遊産品和線路等,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旅遊與産業融合發展。
打好“國際牌” 提升影響力
近日,南寧市東盟文化和旅遊片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南寧市東盟文化和旅遊片區以“東盟之窗·魅力青秀”為主題,是南寧市乃至全廣西最繁華的埌東—鳳嶺商圈的核心區域,也是展現中國東盟開放合作創新成果的城市樣板區,既具有東盟文化特色,又體現壯美廣西的民族風情。
“強化南寧面向東盟的旅遊集散功能,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城市,是南寧市文化旅遊事業高品質發展的目標之一。”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是中國面向東盟的窗口和平臺。《條例》在充分利用開放平台資源、支援南寧打好“國際牌”等方面作出了規定。
《條例》明確,推動與東盟、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城市等區域的旅遊合作,加強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線路設計和市場聯合推廣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優勢,鼓勵和支援舉辦國際博覽會、交易會、文化藝術交流會、學術研討會等,促進會展商務旅遊國際化;支援各類主體依法拓展入境旅遊市場,發展離境免稅購物業務,為旅遊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出入境服務,促進出入境旅遊發展。
著力升級旅遊公共服務設施
百里秀美邕江,一條條遊船緩緩行駛,沿邕江順流而下,一路美景不斷,青秀山、暢遊閣、古城墻、邕州老街……一個個充滿歷史典故的景點和兩岸風光旖旎的江濱公園交相輝映,展現了邕江的歷史底蘊與南寧的時代新風貌,映照出今天南寧城市建設的成就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在全面實施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的同時,南寧市還對兩岸外延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等進行統籌謀劃,大力推進産業協同,發展沿江經濟,實現江城融合發展。
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提升遊客滿意度的“生命線”。近年來,南寧市將旅遊基礎設施納入全域旅遊發展總體佈局,持續完善景區景點軟硬體設施,抓好旅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遊綜合服務水準。
對此,《條例》明確旅遊景區、交通樞紐站點、商業中心等遊客集中的場所,應當配建母嬰設施、無障礙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旅遊交通設施建設,加強交通幹線與主要旅遊景區銜接。加強旅遊停車設施建設,配套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推動自駕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健全旅遊應急救援服務體系等。(記者 賓陽 通訊員 莫曲)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