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以非遺傳承為抓手助推地方文旅融合發展

時間:2023-01-04來源 : 人民網作者 : 韋求蓉 龍光華

近年來,巴馬瑤族自治縣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深度挖掘鄉村特色非遺潛能,積極盤活非物質文化資源,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為抓手,加強黨政引導,構建“非遺+”模式融合發展,在鞏固壯大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中開啟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新引擎,助力鄉村振興。

銅鼓舞。

強化保障措施,夯實非遺保護傳承基礎

多年來,巴馬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河池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同時還進一步完善當地非遺文化項目保護政策措施,共投入500萬元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和非遺項目基礎建設,幫助非遺項目、傳承人振興傳統工藝等。截至當前,巴馬已有6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基地,自治區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

強化宣傳引領,營造非遺保護傳承良好輿論氛圍

巴馬一直堅持充分利用各節慶時間,不定期開展大型非遺宣傳展示,讓傳統技藝、傳統山歌和民俗美食類非遺在傳承保護中持續激發生命力,據悉,截至當前共舉辦非遺項目展示表演20余場次,觀眾9萬多人。已拍攝錄影資料近600分鐘,製作VCD光碟20盤,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共72項。其中《瑤族祝著節》《壯族補糧敬老習俗》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公示名單;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4個:《瑤族祝著節》《補糧》《卜夥的故事》和《巴馬蛇王酒製作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9個:《瑤族祝著節》《壯族補糧敬老習俗》《卜夥的故事》《巴馬蛇王酒製作技藝》《布努族弩製作技藝》《敢泵歌圩》《碰蛋》《巴馬瑤娃手工紅糖製作技藝》《壯族孝歌》。

銅鼓。

構建特色文化環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近幾年,巴馬為了發揮文旅融合“1+1>2”的疊加效應,通過成立非遺工坊、創建特色文旅項目花噠街等,創新傳承實踐,因地制宜,按需培訓少數民族群眾掌握非遺技能、從事非遺産品生産,不斷壯大全縣非遺産業從業者隊伍建設,促進基層文旅新業態的發展,實現文旅融合,讓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在開發中保護與傳承非遺文化,收穫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下一步,巴馬縣將繼續落實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力爭以非遺傳承為抓手助推文旅融合,實現非遺“産業興、百姓富”技藝多元傳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韋求蓉 龍光華 來源:巴馬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