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三項措施推動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

時間:2022-11-03來源 : 人民網-廣西頻道作者 : 滾億忠

近年來,三江侗族自治縣通過三項措施大力推動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有效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先後榮獲中國最佳民族原生態旅遊目的地、亞洲金旅獎最具民俗特色旅遊縣、中國文化先進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等稱號。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産總數排名和增量保持全區第一,並圍繞侗族文化特色不斷擴大旅遊産業規模,現擁有1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單位、6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1個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2021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62.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2.48億元。

近年來,三江侗族自治縣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強文化事業發展頂層設計,確保文化事業發展資源投入,努力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以豐富、多樣的民族風俗資源,為文旅融合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近年來,三江侗族村寨入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6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4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37項,市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47項,各級非遺傳承人226人。

三江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獨特,被譽為“世界樓橋之鄉”“百節之鄉”“世界侗族木構建築生態博物館”。三江不斷健全文化保護制度,推動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先後出臺《三江侗族自治縣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三江侗族村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與管理辦法》等十余項制度文件,聯合三省(區)四市六縣開展侗族村寨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工作,努力推動三江文化資源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細化落實文旅部《“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三江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發展五年規劃(2021-2025)》,加強對全縣非遺工作的統籌謀劃,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水準,不斷提升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大力實施人才培育工程,加快補齊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短板”,努力完善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機制。

該縣還充分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促進“文化+旅遊”在資源、業態、行銷等方面深度融合,加快一體化發展進程。成功舉辦柳州市第二屆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大會,提升了三江文化旅遊影響力。成功承辦由中宣部組織的2020年“我們的中國夢”全國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文化展示活動。成功打造以侗族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實景演出《坐妹》《侗聽三江》《侗戀程陽》,形成文旅演藝品牌效應,榮獲“2019年度廣西特色旅遊演藝項目”。注重文化文藝創作,打造侗族大歌《侗不離酸》《侗歌聲聲唱給黨》精品侗戲《救太陽》曲藝《燕子村裏燕飛來》器樂《侗鄉迎映紅軍來》等凸顯三江文化特色的文藝精品,獲自治區、柳州市好評,不斷輸出三江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努力創新文化傳承方式,常態化開展文化公益培訓,舉辦非遺集市、文化賽事,推動民族文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走進群眾生活,推動民族文化進村進屯,營造文化發展良好氛圍。通過推進代表性項目保護工程、完善調查記錄體系、完善代表性傳承人制度、推進非遺與旅遊融合、推動非遺普及教育,增強文化資源保護認同,提升文化資源造血功能,有力推動“非遺”保護。(滾億忠)

(責任編輯:曹洋)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