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教師赴科右前旗教育扶貧服務團隊: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發佈時間:2023-03-01 14:35:10丨來源: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2021-07-07 16:48 來源: 新華網

  


  草原人民愛唱“站在草原望北京”,如今,他們擁有了首都人民最珍貴的“回贈”。


  故事從2014年説起。從那年起,北京林業大學每年選派一批研究生到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部分學校支教。為強化對草原孩子支教力度,自2019年起,北京林業大學又增加優秀青年教師加入支教團隊,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北京到科右前旗,綿綿1000余公里,這些師生們像北飛的候鳥,完成一次次飽含理想與情懷的愛心穿越,將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的暖風吹向草原。


  8年!10所中小學、6000余名學生、1.8萬餘課時,91名優秀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打造了隊伍規模和授課總時長居全國第一的奇跡!


  以一燈傳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這是支教老師們在前旗揮灑汗水,奉獻青春,腳踏實地成為平平無奇實幹者,仰望星空成為默默無聞夢想家的寫照!


  隨著暑假的來臨,北京林業大學第二屆教師赴科右前旗教育扶貧服務團隊也完成了一年的支教任務,即將返程。


  他們留下的希望之火,猶如盛開在草原上火紅的薩日朗,千里萬里都會回頭望。


  捧著一顆心來


  綠茵場、紅色跑道、明亮的教學樓,這是科右前旗第二中學的校內風光,學生在這裡散發著青春獨有的光芒。隨著支教團老師的入駐,更增添了一抹來自首都北京的清新活力。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師馬開峰在指導學生。


  “香自苦寒來”的風骨、“她在叢中笑”的怡然、“清姿瘦影立懸崖,幽香潤萬家”的情懷,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師、花卉産業國家創新聯盟成員馬開峰博士喜愛梅花,希望自己所教授的學生也能夠有梅花一般的品質。


  馬開峰心裏滿滿地裝著教育理想,整天想著怎麼讓自己的課更有意思,怎樣帶孩子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對於“如何講好一堂課”,馬開峰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高中生物課是一門相對難學的課程,有些概念抽象難懂,有些涉及原理與計算,而馬開峰所授課的班級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實踐能力較差。“如何講好一堂生物課”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馬開峰將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融入教學,在每節課課件的封面上,先展示出十大名花的圖片,利用2-3分鐘講解其分佈、特徵、生活中代表的含義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的熱情。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班級學生生物課平均成績比其他普通班高出10分。


  課堂外,馬開峰開始了溫暖的愛心傳遞,他代表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支部向前旗二中捐贈圖書150本,協助北京成英基金會到農村走訪二中貧困生48人,確定45名資助學生,資助總金額40.5萬元。




  北京林業大學材料學院教師黃艷輝與學生們。


  對北京林業大學材料學院教師黃艷輝來説,支教的這一年,是一個披荊斬棘的過程。黃艷輝在前旗三中教授初二3個班級、173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剛接手時,黃艷輝問其他任課老師,這幾個班成績怎麼樣,任課老師語焉不詳,之後了解到,這些班級是平均分倒數的“差班”。當天,她暗下決心,要在自己手下,把3個班的成績提高上去,如今她培養出滿分及年級進步200名以上的學生30余名,班級平均分從倒數越入平行班前三名。


  記者問及她的良策妙計,黃艷輝卻沒有像記者想像中的那樣侃侃而談。反而,語速變慢,眼眶漸漸濕潤。原來,她的女兒今年正好初三,中考時自己也不能趕回去陪伴。黃艷輝所教授的學習方法也是自己過去輔導女兒作業、課程時學來的,在這裡,她無私地教授給了自己負責教學的學生們,讓他們的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除了教學,黃艷輝經常到科右前旗的鄉鎮村屯深入調研,她從專業的眼光發現當地木材資源豐富,是具備發展傢具企業的良好資源,但她發現去過的幾個傢具企業都存在規模較小、工藝技術落後、品牌宣傳意識不強等問題。科右前旗的冬日異常寒冷,黃艷輝顧不得許多,多次前往居力很鎮紅旗村,幫助多個傢具企業解決産品設計、生産以及品牌宣傳的問題。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這一年,這批支教成員遠赴山海,給前旗的孩子帶來了更多更優質的學習資源,以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打造優質課堂,以真情實意感育少年學子。




  北京林業大學工學院教師王賀在講數學課。


  北京林業大學工學院教師王賀在前旗二中負責2個班的數學教學,每週18節課、課間批改作業、晚上準備教案,之所以每天都安排得這麼滿,是因為他要為孩子們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之後的高考全力以赴。


  除日常教學外,王賀還積極參加“林翼”講堂講座,通過多樣化方式對孩子們進行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臨別在即,他們頻頻回首,舍不下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其實,孩子們也同樣捨不得老師。




吳昊林(前排左一)


  不久前,剛入職便來到前旗支教的吳昊林感受到了一次心與心的碰撞。聽説吳老師要回北京,學生單世權天真地説:“老師,你的工資多少錢,我們40多個人湊一湊也差不多,你別走了……”這話險些讓這名年輕教師淚灑講臺。


  吳昊林有許多的不捨,還記得剛到前旗二中,走上三尺講臺,孩子們看見來了一位漂亮的女教師,眼睛裏滿是喜歡、好奇和期待。如何教孩子們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對得起他們的期待。吳昊林發現只研究如何教,不去關注學生學習的動力,再好的教學都會打折扣。“我一直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會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呢?”“孩子親其師才可能信其道。”沒過多長時間,吳昊林就走到了學生中去,與他們交朋友,與孩子們打成一片。一年的時間裏,吳昊林已然適應了教師的身份,站在小小的講臺為孩子們講大大的世界,這份成就感之前從未有過。


  溫暖的燈光下,他們與孩子們促膝長談;溫煦的晚風中,有師生一起打球的身影……他們是為孩子們傳道授業的老師,也是親切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給孩子們帶來了最切實、最有益的幫助。


   留下一片綠意


  支教,不僅僅是一種願望和情懷,更是一份光榮與責任。


  北京林業大學是以風景園林學、林業工程、草學和農林經濟管理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作為這所大學的老師,孟京輝和王鶴松有著一樣的想法,如果能以自己的所學為科右前旗的生態建設和保護做些什麼,那該多好。




孟京輝(中)


  來支教後,孟京輝負責前旗二中高一年級9個班的英語口語教學工作,王鶴松則負責該校高三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王鶴松還和另外幾位老師一起成立了前旗二中高三文科培優班,教學壓力可想而知。


  作為林業科研工作者、作為碩士同班同學,孟京輝和王鶴松總想著發揮自己所學,在這塊土地上多留下點兒什麼。他們意識到開展科學研究不僅要寫論文,還要面臨工作第一線的挑戰,為地方生態建設以及基層工作者的能力提升提供幫助。兩位老師一拍即合,在支教之餘開始了他們的生態“探尋”之旅。


  蒙古櫟是科右前旗主要的次生林樹種。為摸清林地情況,孟京輝和王鶴松先後到科右前旗索倫林場、烏蘭大壩林場、興隆林場,對櫟類天然林分佈情況進行系統考察,與基層林業工作者和農牧民直接對話。在考察中,他們發現,由於受過去濫採濫伐的影響,前旗櫟類天然林幾乎全部為萌生矮林,林分品質差,生態系統脆弱,極大地制約著其水源涵養、防風固沙等核心生態功能的發揮,亟待開展科學經營更新。


  今年6月20日,孟京輝再一次來到索倫林場,為當地森林經營提供建議和指導。在充分調查前旗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孟京輝與前旗林草局合作,為前旗櫟類天然林完成了森林經營設計,並構建了示範林。提出了以森林經營為抓手,森林採伐剩餘物發展食用菌,兼顧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鄉村振興新模式。這一模式不僅可以保護生態,還可以變廢為寶,一畝地可增收1000余元。




王鶴松在授課。

王鶴松在教學之餘,還和前旗氣象局合作,開展了氣象科普教育工作,積極利用專業特長,為物候監測、氣象觀測、生態效益的評估與監測以及減災保障服務方面提供技術支援,確保在帶動當地經濟振興的同時,生態事業也實現高品質發展。

每一位接受教育的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這片茫茫大山裏新生出的嫩芽,是帶領鄉村走向更美好未來的主力軍。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薄文浩在科右前旗大壩溝中學“種”下了三棵樹:他投身教育扶貧一線,為農村孩子播種知識的種子,點亮夢想的紅星,種下夢想之樹;他深入到貧困家庭中,為草原家庭匯聚社會溫暖,播撒生活的希望和力量,種下希望之樹;他走進田間地頭,立志讓良種紮根在前旗的土地上,種下了一棵又一棵棗樹……


薄文浩

薄文浩負責初三年級的化學教學,剛來的時候,他發現有些學生基礎薄弱,跟不上課程教學的要求,他很著急,馬上開始找原因、想辦法,深入學生家中進行談心、家訪。經過對學生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和校園生活的了解,他發現這些學生知識來源少,缺少理想信念教育,沒有奮鬥目標和學習動力。薄文浩深知,僅通過自己的化學課堂想改變現狀,作用十分有限。

薄文浩認為,學生只有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去過好求學讀書階段的人生,而如何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答案還在書裏。為了給學生們創造一個讀好書的機會、打開一個拓展知識視野、增強理想信念的窗口,薄文浩爭取了學院領導和老師們的支援,由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經濟管理學院捐建的北京林業大學“紅星讀書室”在大壩溝中學正式“營業”。讀書室還啟動了“一本書”愛心傳遞計劃之“手牽手”築夢讀書志願項目,在北京林業大學招募百餘名伴讀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帶領大壩溝中學的孩子們品讀一本本紅色經典、一個個勵志故事,用信仰、夢想、知識的力量,點亮彼此的精神世界。

螢幕那端,北京林業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分享讀書心得,交流讀書方法,暢談學習體會;螢幕這端,大壩溝中學的孩子們充滿好奇、聚精會神,在薄文浩的引導下線上共讀,每個人都認真做筆記,對哥哥姐姐們的分享進行提問,現場氣氛熱烈、溫馨和諧。

把論文寫在前旗大地上,讓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的草原兒女,一年的支教生涯中,薄文浩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除了校內的各項工作,薄文浩還走到田間地頭,了解當地經濟林種植現狀,覺得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讓科研成果真正走出校園,紮根祖國大地,於是,他把林木遺傳育種學科棗育種課題組多年攻關得到的良種——“京滄1號”棗成功種植,目前正在前旗健康生長、開花結果,為前旗今後的林果産業升級帶來了新希望。

灑下一片真情

美育,為孩子們埋下一顆美的“種子”,不僅開闊視野、還能豐富閱歷。在農村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受困于經濟、師資等多方面因素,美育遠未達到理想境地。


趙文鶴和學生們合影

走進前旗三中,課堂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就已“闖”進了記者的耳朵,一年的時間裏,北京林業大學年輕教師趙文鶴教授的地理課總是這樣歡樂又有趣。

趙文鶴的課,常常會因為“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幾長河”“阿爾卑斯山在哪”而停下來,孩子們不知道、沒見過,趙文鶴就停下來耐心解釋。她心裏清楚,“在一年的時間裏改變教育現狀,幾乎不可能。我能留下的是理想,是能夠看到外界的一扇窗。”

紙質地圖、電子地圖、手機地圖,這是我們常用的三種地圖形態。但是,你見過用樹葉做成的地圖嗎?

為了讓孩子們加深對祖國的印象,讓書本知識更加生動,趙文鶴指導孩子們用葉子製作了一幅名為《中國的底色》的作品。知山知水,才能成為祖國大地的園丁,為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為何起名“中國的底色”?因為正面是一幅完整的中國地圖,把樹葉置於地圖的底面,不會破壞和影響地圖的教學使用功能。而翻過地圖,五顏六色的樹葉正象徵著中國的底色,即多彩的山河和多彩的民族。一幅全部由北京林業大學的樹葉製作成的地圖,像一根紐帶連接了北京和科右前旗。

除此之外,趙文鶴帶領學生們完成了世界各地著名景點的樂高模型,製作了由四萬粒骰子組成的藝術品《燃燈者——致敬張桂梅》,她撰寫的《地理課外活動實施方案》被納入科右前旗第三中學的課程改革方案中。讓趙文鶴欣喜的是,有趣的授課方式帶來成績的一路高歌猛進,在期中、期末考試中,她所教授班級拿到平行班地理第一的成績。

課堂之外,趙文鶴還編制與教授花式跳繩操,被納入前旗三中課間操,實現初中生千人跳繩,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助力文化扶貧,傳遞書香愛心”為主題,依靠北京林業大學工會,趙文鶴組織北京林業大學各部門與前旗三中攜手共建“三味書屋”,共捐贈圖書2500余本,文具書包等百餘套,倡議當地企業為學校優秀貧困學子設立助學金每年約3萬元、捐贈體育用品近千件。

在科右前旗大壩溝中學,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上官大堰的到來讓孩子們在擁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方面更進一步,為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打下了基礎。

激發喚醒,用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上官大堰以其獨特的理念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的美術課程。談及這一年的支教生活,上官大堰感觸最多的是該校初一五班的學生,一次偶然促成了這段深厚的師生情。第一堂課上,由於投影儀損壞,他把原定的講評課改為創作課,為學生們留下了“草原之夜”的命題創作。課堂上,孩子們隨著老師的啟發完成了一個個不同卻又同樣精彩的作品,孩子們激動、興奮地畫著,眼中的光芒,讓上官大堰覺得一切都值得。




上官大堰

他走進鄉村學校,是為了讓孩子們走出山外,看到更寬廣的世界,更美好的未來。一年的時間裏,上官大堰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將前沿設計理念導入美術課堂。富媒體、課上訓練、作品講評、翻轉課堂,從多層面守護鄉村青少年的夢想。上官大堰還承擔起學校“創客空間3D列印特長班”的授課和指導,為孩子們講授3D軟體知識。

草原的星空格外美麗,上官大堰不止一次站在學校的操場上仰望星空,等他環顧校園四週時,這片美麗星空下的校園文化亟需重視。課堂外,他對學校環境進行細緻了解,通過對蒙古族文化的研究,提煉設計元素,融合現代科技,創作了“飲水思源”“源遠流長”等3D列印作品,陳列于3D列印工作室供學生觀摩。

時光荏苒,科右前旗和北京林業大學的聯繫因支教團開始,更以支教團為紐帶而愈加緊密。學生們看到老師時眼裏有星星,但隨著離別將近,即使淚珠下一秒就要奪眶而出,也未能掩去這些星星的光芒。這份光芒來源於一批又一批北京林業大學支教團成員的啟迪。

一約既定,唸唸不忘;薪火相傳,昭昭有光。行文至此,北京林業大學第二屆教師赴科右前旗教育扶貧服務團成員即將卸任,新一屆優秀的青年教師也即將接過這神聖而光榮的使命,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大地上詮釋什麼是奉獻的精神、不悔的韶華。

(采寫:興安日報記者 劉向陽 格格 武跟兄,原標題:我和草原有個約定——記北京林業大學第二屆教師赴興安盟科右前旗教育扶貧服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