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科爾沁草原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在內蒙古通遼科爾沁山水林田湖草沙項目,治理過的草地上,羊草和苜蓿競相生長著,不時還有野雞出沒。“咱這心血沒有白費,值得!”眼前的美景讓中交一公局科爾沁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復項目副經理岳鵬的臉上寫滿了喜悅。
可就在兩個月前,岳鵬剛到這裡的時候,這裡還是光禿禿的一片,大風吹過,黃沙漫天,大有“黃沙百戰穿金甲”的蒼涼之感。看到重度退化的草原,岳鵬暗暗下定決心,要還這裡一片綠水青山。
過去這裡曾是水草豐美的草原,由於過度開墾放牧,一度生態退化嚴重,草原傷痕纍纍。今年6月,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全國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與修復工程之一——內蒙古通遼科爾沁山水林田湖草沙項目啟動,為“保護和建設好這片大草原”開啟“綠進沙退”大挑戰。
項目施工範圍涉及15個村莊,距離項目指揮部最近的地塊開車也得40分鐘,最遠的近兩小時。為了搶抓施工黃金期,測量隊每天天不亮就出發。身處草原之中,通訊信號極差,導航壓根兒沒有路線指引,施工隊只能一邊看著地圖一邊推算大致方向。車子經常會陷進沙子裏,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想打個電話叫人支援都沒有信號。“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一開始真有點害怕。”測量員蘇佔龍苦笑著説道,“後來我們就在車裏備一把鐵鍬和一桶水來幫助車輛脫困。”
種植區域原地貌主要為沙地、鹽鹼土和其他草地,土壤肥力不足,加之毒害草入侵,致使草地退化,植被覆蓋率甚至降到了30%以下,需要通過人工建植和毒害草治理兩種修復模式進行治理。為科學有效提高苗木生長率,岳鵬和他的團隊借鑒在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的施工經驗,經過4次研究、試驗、比對、分析,最終將兩種修復模式的播種行距、旋耕深度調至有利於草種茁壯成長的最佳數值。
用於人工建植的羊草,在生長初期細如針,十分脆弱,為了切實降低羊草破土時的死亡率,項目團隊在種植前認真研究,決定採用旋耕機旋地鎮壓、播種後再鎮壓、澆水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施工推進,羊草發芽率和成活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為了控制毒草生長,給苗木提供良好的環境,項目團隊還集思廣益,用種前深耕替代人力和機械刈割,實現了對毒害草生長的有效抑制。
修復草場的兩個月裏,項目團隊、綠化人員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截至目前,項目已累計種植17320畝,毒害草治理和人工建植面積均實現全年計劃超額完成。前期播種的小幼苗為裸露的土地抹上了一層靚麗的綠,草原退化治理修復成效已初步顯現。
這兩個月,草原由黃轉綠,不變的是項目團隊篤定堅實的步伐。在岳鵬眼裏,讓草原的草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是項目團隊奮鬥的目標。“我們將持續探索和總結經驗,讓科爾沁草原重現綠水青山。”他説。
(文:韓梅 萬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