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內蒙古通遼市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重心,總結脫貧攻堅經驗作法,健全體制機制,落實政策舉措,推動鄉村振興。
完善“三項機制”,壓實責任鏈條
一是健全機制有保障。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成立市委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調整完善“五大振興”、社會治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7個工作推進組,建立議事規則、調度督導機制,常態化開展重點工作調研督導。印發《通遼市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組織編制旗級鄉村振興銜接規劃和68個示範村村級鄉村振興規劃方案。成立通遼鄉村振興學院及市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開展鄉村振興幹部和實用人才系統培訓,助推農牧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
庫倫旗種鴨養殖産業扶貧項目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強化駐村增活力。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制定《2022年度市派鄉村振興駐村幹部及包聯部門(單位)考核工作方案(試行)》,成立駐村工作管理辦公室,加強日常管理和能力培養。調整派駐嘎查村工作隊840支、1816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開展鄉村振興幹部培訓3期、1.16萬人次。同時,積極引導專家人才服務基層,選派120支實用技術團隊實地指導,組織55家非公企業與示範村結對幫扶。通過“小雲書記”APP推送第一書記事跡典型。
資産管理增效益。完成扶貧資産清算核實,全市2012-2020年投入資金82.8億元,形成資産63.98億,其中:經營性資産原值26.58億、到戶資産原值25.09億、公益性資産原值12.31億。進一步明確資産權屬,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做好資産的盤活處置工作,銜接資金形成資産參照扶貧資産管理辦法建立臺賬。各旗縣市區建立了資産管理辦法或實施方案,並形成了規範的三類臺賬,完成了國家系統錄入;部分旗縣通過聘請第三方,再一次摸清底數、核實確權移交,完善了檔案材料。
科左中旗高效節水農業示範田甜菜種植
落實“五項政策”,提升脫貧成效
一是監測幫扶常態化。落實“農戶自主申報、鎮村幹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發現機制。每季度開展一次摸底排查,每年集中開展一次動態調整,指導蘇木鄉鎮、嘎查村發揮好“防貧監測窗口”“網格員”職能,及時發現“三類人”,對“十類重點對象”和低收入群體實時監控,年初以來新識別監測對象849戶、2146人,全市系統內現有監測對象4647戶、11743人,同步落實三保障飲水和産業、就業、培訓、臨時救助等幫扶措施,實現及時發現、及時納入、及時幫扶。
二是産業增收擴渠道。印發《通遼市“十四五”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推進産業扶貧與産業振興銜接的政策措施》,保持財政、金融信貸、農業保險、土地等政策支援。加強農畜産品加工流通等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帶動脫貧人口就業較多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幫扶力度,促進産業提檔升級,全市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12家,年産值210億元,戶企利益聯結83%以上。63個村鎮成為自治區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規模化玉米生物企業19家,年加工轉化玉米370萬噸以上,全市肉牛存欄338萬頭,“通遼黃玉米”和“科爾沁牛”入選全國品牌價值百強。發展農牧專業合作社7930個、家庭農牧場3846家,扎魯特旗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品質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農牧民群眾在扶貧車間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三是促進就業增收入。印發《關於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12類就業幫扶政策補貼範圍和標準。出臺《關於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的補充通知》,對脫貧人口、低收入人口及幫扶車間、社區工廠、衛星工廠、就業幫扶基地等就業載體給予扶持,全市已實現外出務工29581人,完成年度總任務的79%;全市核定公益崗位數10984個,已到崗人數10934人;現有幫扶車間22個,吸納就業人數259人,其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116人。
四是京蒙協作向深入。年初以來,京通兩地開展互訪對接7次,組織旗區間簽訂年度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市鎮村、企事業單位與我市45個蘇木鄉鎮、96個嘎查村、47所學校、41家醫院新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今年投入京蒙協作資金(北京市級財政援助資金)2.3億元,實施項目61個。合作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嘎查村7個,轉移勞動力就業3225人(含脫貧人口1622人),採購、銷售農畜牧産品和特色手工藝産品1.1億元。四個旗縣向北京對口幫扶區縣捐贈抗疫物資70萬元。
五是小額信貸興産業。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金融精準支援産業發展,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脫貧攻堅以來,我市依託優勢特色産業,建立以肉牛産業為依託的脫貧增收機制,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肉牛等産業的信貸投放,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累計投放小額信貸35.5億元,小額信貸餘額6億元,其中90%左右用於發展肉牛産業,惠及2.7萬戶養殖戶。肉牛産業深入發展帶動了相關産業的迅速發展,全産業鏈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
京蒙協作在奈曼旗興隆地村建設高標準農田,助力鄉村振興
細化“三項舉措”,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截至2021年末,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項目585萬畝,糧食産量達到179.66億斤,化肥農藥用量保持負增長,當季地膜收回率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農村牧區公路總里程達1.95萬公里,所有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瀝青或水泥路。完成190處集中供水工程問題整改,新建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61處。完善旗、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快遞到村實現時效48小時。行政村重點區域實現4G網路全覆蓋,272個村屯接通光纖寬頻,全市農村牧區已基本具備百兆固定寬頻接入能力。完成嘎查村衛生室、小學、幼兒園等改造提升。今年,全市將繼續新建旱作高標準農田12萬畝,改良鹽鹼化耕地16萬畝,完成40萬畝大豆種植任務;升級農村電網1845公里;建設補網優網4G基站30個,新建5G基站632個,實現“五區”5G網路有效覆蓋。
二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善人居環境,印發《通遼市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2022年通遼市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全市農村牧區生活垃圾處理場9座、轉机站65座,收運處置覆蓋687個行政嘎查村。6個鄉鎮具備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管網長度91.63公里。今年,實施垃圾處理項目54個,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點265個,實施建制鎮污水治理項目18個,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9個。推進“廁所革命”,累計改造農村牧區衛生戶廁14.86萬戶,建設改造衛生公廁2033座;建設廁所糞污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22個,運作吸污車236台,糞污清掏、轉運、處理長效管護體系基本形成。 今年繼續改造農村牧區戶廁15761戶,其中:水廁4854戶、旱廁10907戶。
三是持續推進鄉村治理。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挖掘“三共三聯”社區治理經驗,大力推廣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三建三解決”典型做法,提升村級治理水準。在9個旗縣市區打造積分制、清單制試點村12個,引導社會組織、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庫倫旗)選派科技特派團,壯大鄉村人才隊伍。選派120多支專家團隊服務基層,已提供專業技術服務1292批次。結合“萬企興萬村”行動,組織580家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對口幫扶嘎查村,依託各自優勢,幫助嘎查村、農牧戶生産發展。
下一步,通遼市將深入貫徹中央、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舉措,加強日常監測幫扶,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穩定可持續,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各項工作,統籌推進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促進農牧業和農村牧區高品質發展,全力推動農牧民增收致富和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通遼市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