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紮根高原 真情奉獻支援幫扶工作碩果纍纍

發佈時間:2022-07-26 14:45:00丨來源:省支援合作辦省支援合作辦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紮根高原、真情奉獻,全面展現新時代援青幹部“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良好風貌。

2019年7月,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帶著責任和重托,懷著熱忱與激情,踏上雪域高原,奉獻大美青海。三年來,援青幹部緊緊圍繞打造“高地”建設“四地”需要,紮根高原、真情奉獻,與青海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心、風雨同舟、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為青海改革發展穩定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人才智力支援體系不斷健全。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準確把握對口支援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注重把人才智力支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斷拓展領域、創新模式,實現人才智力援青由點對點幫扶向搭平臺、匯資源、帶隊伍、強基礎轉變,為受援地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北京市依託“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博士服務團”“京青專家服務活動”“千人計劃”等人才項目,三年累計投入4020萬元,實施項目8個,培訓幹部人才7179人次。天津市建立“平臺+項目+結對+組團”等四種方式聚才引智,依託青海省人才項目洽談會平臺,引進綠色有機畜産品研究院等43個人才項目、161名高層次專家人才,通過“項目+人才”方式,先後柔性引才360余人,安排1800余萬元,對25個行業部門12000余人進行專業培訓。上海市加大人才“訂單式”培養規模,制定“3+7+N”幹部人才能力提升計劃,簽約人才項目21項,落實項目資金600萬元,引進人才項目30項,柔性引進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博士生2名。江蘇省依託“智匯三江源 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累計引進柔性人才371人,技能培訓103期2800余人次。先後組織江蘇醫療衛生單位專家團、援青醫學博士團、“江蘇曼巴走遍海南”、國家中醫醫療隊赴海南會診,開展“心佑工程青海行”“江蘇名師進海南計劃”“江蘇高校研究生支教”等活動。浙江省先後選派各類長期、柔性人才87名,直接向海西“輸血”,累計完成各類培訓201期,培訓本土幹部人才8321人次,組織浙江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萬餘個,涉及近200個工種,吸引求職者近6000人次。山東省落實“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部署,對接人才智力項目60余個,招引120多名專家人才,組建“山東援青人才庫”,成立“魯青高原農牧産業專家工作站”,創辦“魯青教育論壇”,累計柔性引才3批383人。

對口支援項目資金落實有力。各支援方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推進援青政策落實、資金項目落地見效,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多渠道爭取援青資金78.89億元,按照援青資金80%面向民生、80%面向基層的總體要求,實施生態扶貧、異地扶貧搬遷、特色産業發展、旅遊、教育、衛生等各領域項目1274個,重點解決了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水、電、路、暖、醫等民生問題,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産業支援成效顯著。各支援方立足受援地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在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等領域探索實施了一大批生態畜牧業、文化旅遊業、特色種植業、商貿服務業等産業支援項目,累計簽訂産業發展、能源開發、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協議181個,有力助推受援地改善産業結構、優化産業佈局。北京市依託首都專家資源,幫助玉樹州制定牦牛産業發展規劃,安排資金1.1億元建設高原生態畜牧業示範基地,創建玉樹牦牛區域公共品牌。天津市與黃南州合作建設綠色有機畜産品研究院,已研發牛奶蛋白粉、奶粉、精釀啤酒等10多個新産品。上海市推動建立果洛州産業發展公益聯盟,持續推廣“公司+牧戶+基地”的産業鏈模式,扶持79家農牧業産業合作社,推動建成17個牦牛藏羊養殖基地。江蘇省協調省內文旅企業與貴德縣達成旅遊全面合作協議,成功打造全州第一家知名品牌連鎖酒店。浙江省組織京東、淘寶等知名電商平臺走進海西,推動近300種産品走向全國,實現線上銷售額超2億元。山東省持續開展“千牛萬羊進山東”活動,共銷售牦牛6800多頭、藏羊77萬多只,價值8.4億元。

醫療教育幫扶整體提升。以“組團式”援青為牽引,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工作領域,積極為受援地幹部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教育服務。醫療方面:共開展新技術新項目622個,填補各州空白256項,累計開展遠端會診4000余例、病例討論2700余例、遠端培訓1100余次,組建專科聯盟28個。北京市協調專家指導完成玉樹州第四醫院設計方案,推進結核、肝炎等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上海市幫助青海省中醫院規劃設計建設河湟新院區,助推“高原中醫”高品質發展。浙江省支援海西州人民醫院啟動三甲創建,呼吸內科已成為省級重點專科建設學科。山東省推動建立海北州魯青眼科醫院,創建魯青肺癌診療中心等7家診療中心,探索形成“支援特色科室—建設診療中心—組建專科醫院”的梯子形醫療援青模式。教育方面:三年來,用於學校建設、設施改善、遠端教育等方面的資金超過10.6億元,異地辦班招生人數15993人(省外4126人)。天津市在黃南州同時開辦3個“天津班”,中高考科目全部由28名援青教師授課。上海市深化打造“西寧果洛中學”教育發展基地,構建“上海—西寧—果洛”三級漸進式教師培訓體系。江蘇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並舉,引入30個“名師工作室”深入開展本土教研;同時邀請江蘇專家作高考改革、“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課題研究等專題報告。山東省創新開展“醫教協同”,聘任援青醫療專家為海北州職校客座教授,開展授課活動52次,安排學生612人次到醫院跟崗見習,打通醫教人才互通共用渠道。

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各支援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基本公共服務補短板投入,累計新建和改建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37.25萬平米,改善2.44萬戶農牧民住房和12.52萬人安全飲水條件,修建農村道路632公里,鋪設給排水管網413公里,新建和改建廁所13564座,安裝太陽能路燈4767盞。北京市支援玉樹州邊界混居混牧區帳篷工程,建成576套住房,提供棉帳篷1531套,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天津市實施“補短板”連通工程,修建連通3個鄉鎮的村路工程,解決沿線村社牧民群眾“出行難”問題。上海市加大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甘德縣青珍鄉實施集鎮污水處理站工程和江千鄉恰曲納村小康示範村二期項目。江蘇省按照1200元/戶的標準為農牧民改造住房圍護結構節能保溫和戶用廁所,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浙江省安排生活條件改善類項目124個,通過新(改)建公交站點、打通斷頭路、建設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等,提升農牧區人居環境。山東省在海北州4縣建設8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引領帶動鄉村全面發展進步。

交流合作持續深化。援受雙方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於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切實形成黨政引領、經貿搭臺、文化帶動、民間互動的良好局面。北京市建立兩地師生常態化交流機制,“感恩祖國·圓夢北京”活動、“京玉少年手拉手”夏令營等品牌深入人心。天津市開展“石榴籽”計劃,定期組織黃南州各類人才、青少年、鄉村幹部、致富帶頭人、民族團結模範等到天津參觀學習。上海市與果洛州共同打造《從黃河到長江》主題音樂會,在全國進行巡演。江蘇省與海南州共同製作原創民族音樂劇《遇上你是我的緣》,全面展示江蘇幹部投身援青事業的感人事跡,在蘇青兩地巡演後反響強烈。浙江省建設完成浙江援青陳列館、天峻黨史教育館,打造“兩山”理念轉化陳列館、海西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覽館。山東省組織呂劇《連心鎖》、民族歌劇《沂蒙山》赴青巡演,打造援青題材電影《牛王》,舉辦“20萬人遊海北”暨援青文旅聯盟“千車萬人青海行”等活動。在全省上下形成了感恩黨、感恩祖國的濃厚氛圍,讓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了支援方人民的深情厚誼,更加堅定了“五個認同”,築牢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思想根基。

三年援青行,一生高原情,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將大美青海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視青海各族幹部群眾為親人,紮根高原、真情奉獻,全面展現新時代援青幹部“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良好風貌,用堅韌根植雪域高原,用實幹扛起責任當擔,用真情書寫援青情懷,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付出了辛勤汗水、貢獻了智慧力量,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援青幹部人才紮根高原、建功青海的奉獻精神、意志品質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