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加文馬清艷夫婦:紮根一線30年 黑土地上寫情緣

發佈時間:2022-07-18 13:30:00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他們是同學,是同事,也是夫妻。近30年的時間裏,他們紮根農業生産一線,在黑土地上書寫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熾熱情懷。他們就是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保安農場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蔣加文和馬清艷。

行走在田間的一對農技人(攝影:胡建華)

“現在苗期管理重點是防蟲。苞米苗有白化苗,是缺鋅肥,咱們把鋅肥和打蟲藥摻到一塊兒打,這樣的話就不用二次噴藥了。”見到蔣加文和馬清艷時,他倆正在保安農場三分場玉米地塊作技術指導。

保安農場三分場以“黨支部+合作社+職工”的經營模式,著力調整傳統發展方式、推廣玉米密植種植技術、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秧苗長得咋樣,田間管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蔣加文和馬清艷來到田間,看苗情、傳真經。

“蔣主任、馬主任經常到我們分場田間地頭來指導,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我們現場講,老百姓都聽得特別明白,哪兒不明白我們就當場問,他們總是耐心地給我們解答。老百姓都特別喜歡這樣的講課方式。”保安農場三分場會計周玉紅説。

1994年,蔣加文、馬清艷雙雙畢業于畜牧學院農學師資專業,本可以登上三尺講臺的他們,選擇到基層農業生産一線顯身手、展才幹。“這些年我倆在基層一線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新品種引進和新種植模式的研發、推廣。感覺和農民接觸更貼地氣更舒服,我們不是説為了幹工作而工作,是真的熱愛這個事業。看著農民播種、到小苗起來,再到收穫,農民們高興我倆看著也高興。”馬清艷道出了堅守一線30年的初心。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澱多少真情。寒來暑往、冬去春來,他們迎朝陽、送晚霞,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實幹詮釋擔當。

保安農場立新分場海鵬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高筋小麥500畝,並實驗示範、擴繁品種13個。蔣加文從田間管理、綠色防控等方面嚴格按照新“三品一標”和綠色産品生産規程全程跟蹤服務、實地技術指導。

海鵬種植專業合作社銷售主管王佳欣是位新農人,對蔣加文這位負責任的農技推廣人滿懷感激:“蔣主任三兩天就會來一趟,來看一看小麥長勢怎麼樣啊、怎麼預防銹病啊、肥或藥怎麼配比,從種到收,幫我們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有蔣主任在,我們非常的踏實,心裏有底。”

近30年來,蔣加文、馬清艷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不變的信念,把助力鄉村振興作為堅守的使命。他們癡心農業農村、服務農民增産增收,累計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100多項,引進玉米和紅幹椒新品種60多個,發表專業論文6篇,獲得國家專利5項,其中玉米“44型”種植技術等發明專利技術3項。

除了深入農業生産一線宣傳推廣種養殖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思路,為職工增收創新提供“點餐式”培訓指導,夫妻倆還借助網際網路平臺,組織培訓職工安裝應用“中國農技推廣”APP和“農技一點通”APP。每天堅持在平臺提問題、回答問題、發表日誌和學習農業實用技術,並將農牧科技視頻和科技訊息分享到分場職工群、農技推廣群、科普科技群,解決職工群眾農牧業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職工科學種田水準。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強國APP、科普中國APP上瀏覽最新的玉米或是紅幹椒科普資訊、科技知識,選擇優秀的、通俗易懂的、圖文並茂的給老百姓轉發到微信群,讓他們線上更直觀地了解新技術、新技能。到目前為止,科普中國我們已經連續簽到1300多天,縣裏和市裏排名都是他第一、我第二。”馬清艷感慨説,簡單的事情每天堅持著做、重復在做,但是做得津津有味,感覺挺有意義。

2019年,蔣加文、馬清艷成為通遼市農牧專家庫成員;2020年以來,連續兩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普員;2020年和2021年,馬清艷、蔣加文先後被內蒙古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優秀科技志願者”、優秀科普資訊員;2022年1月,二人同時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第二屆“網際網路+農技推廣”服務之星。

“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也是從農村考上學的,所以就想把學到的農業知識無私地奉獻給家鄉父老。現在,國家對農業技術非常重視,一些新技術、新方法、新品種有待於推廣,我們會引領大家把先進技術應用在生産一線、用在農民最需要的地方。”保安農場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蔣加文堅定地説。

發展無窮期,服務無止境。蔣加文和馬清艷表示,他們將一如繼往地堅守在農業生産一線,把初心寫在腳下這片熱土上,把責任和擔當轉化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時代答卷。 (文:胡建華、郭大蕾、胡立忠、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