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段大草原美麗的故事中,聆聽蒙古族的原生態音樂和演唱,在馬頭琴悠揚的樂曲中,感受蒙古族悠久燦爛的遊牧文化......1月31日晚,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北京洪旭世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鑲黃旗烏蘭牧騎協辦的“中華情懷——中國民樂名家系列:李波從藝50週年馬頭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隆重上演,國際馬頭琴大師李波,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烏蘭牧騎共同為首都人民上演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北京國家大劇院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是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基地。李波是從鑲黃旗烏蘭牧騎走出的傑出人才。演出上半場,國際馬頭琴大師李波與中國電影樂團合奏了馬頭琴的傳説、遙遠的敖特爾等五首經典馬頭琴演奏,演奏從古典音樂到現代音樂,從民族音樂到西洋音樂,李波用一把馬頭琴詮釋了東西方古典音樂的融合交織,東西方民族音樂的完美碰撞。
演出下半場,鑲黃旗烏蘭牧騎多聲部的無伴奏合唱;悠揚溫婉的長調;輕鬆愉快的短調;低沉厚重的火不思合奏;獨樹一幟的呼麥演唱;還有堪稱宴曲之首的阿都沁阿斯爾合奏......將觀眾帶入金戈鐵馬的成吉思汗時代,熱火朝天的五十年代烏蘭牧騎誕生時代,還有國際馬頭琴大師李波先生從烏蘭牧騎走出來,帶著馬頭琴世界遊走世界傳播民族文化的成就.......“非常榮幸能夠站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為首都熱愛蒙古族原生態音樂的觀眾盡心表演。”演出完之後,仍舊處於興奮之中的鑲黃旗烏蘭牧騎隊員們激動地告訴記者。
“這幾天所有人都夜以繼日的工作和努力,為了能讓首都人民感受蒙古族原生態音樂,所有人都用盡全力,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對音樂的熱愛、對舞臺的尊重和對觀眾的負責。鑲黃旗烏蘭牧騎隊長格日勒圖這樣説道。
幽靜深淵的長調,神秘古老的呼麥,輕鬆愉快的短調,低沉厚重的火不思合奏,還有堪稱宴曲之首的阿都沁阿斯爾合奏…… 整臺音樂會具有濃郁的蒙古民族特色,以馬頭琴的傳説故事和烏蘭牧騎的發展歷史為主線,用深情的講述和蒙古族原生態的音樂為串聯,融合了國際馬頭琴大師李波的獨奏;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精彩表演贏得了台下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最後,演出在大合唱《永遠的烏蘭牧騎》中落下帷幕。演出現場,觀眾們紛紛表示:悠揚渾厚、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樂曲,猶如山雨欲來時穿過陰沉天空的雷聲,配之以華麗的民族服飾、多樣的彈奏樂器以及令人如癡如醉的“呼麥”,使人仿佛穿越到了幾百年前的皇宮大殿、宮廷現場……
鑲黃旗烏蘭牧騎成立於1958年。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鬥,逐漸發展成為了一支具有地區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專業演出團體,足跡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多次受到黨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鑲黃旗烏蘭牧騎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為己任,走訪基層到社區、走浩特進牧戶,足跡踏遍了草原上每一寸土地,把歡歌笑語送到千家萬戶。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支傳播文化、傳播藝術、傳播文明的中堅隊伍,被黨和人民譽為草原上紅色文藝輕騎兵。
據了解,阿斯爾盛行于元朝,早在13世紀就已成為宮廷舞樂,後散落在民間,據考證,阿都慶阿斯爾及察哈爾草原上流傳的其他阿斯爾音樂60%集中在鑲黃旗。鑲黃旗委、政府高度重視阿斯爾音樂的傳承保護工作,為進一步打造阿斯爾音樂文化品牌,不斷加強傳承保護力度,鑲黃旗通過開辦阿斯爾音樂教學、阿斯爾音樂培訓班,成立鑲黃旗阿斯爾協會、阿斯爾藝術團、阿斯爾藝術研究發展中心,編輯出版書籍《阿斯爾藝術》等,開展各類搶救、整理、傳承活動。2014年,阿斯爾音樂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阿斯爾是對察哈爾草原流傳的一種古老音樂的統稱,最初屬於皇家貴族音樂,其中“阿都慶阿斯爾”排在察哈爾八首阿斯爾之首,具有傳承歷史長、傳播範圍廣、保留完整等特點。據考證,阿都慶阿斯爾及察哈爾草原上流傳的其他阿斯爾音樂60%集中在鑲黃旗,反映了察哈爾蒙古族獨特的民俗風情,被稱為“宴曲之首”常用於大型慶典活動。
近年來,鑲黃旗充分發揮蒙元文化和察哈爾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突出抓好“六個一”重點旅遊工程(一節—阿斯爾草原音樂節,一園—阿斯爾音樂生態風情園,一街—民情風俗和旅遊産品一條街,一賽—阿斯爾杯音樂大賽,一館—鑲黃旗察哈爾博物館,一品—大型宮廷歌舞樂阿斯爾),全力打造“錦繡草原鑲黃旗·中國阿斯爾音樂之鄉”文化旅遊品牌。2018年6月,鑲黃旗被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2018-2020年度全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阿斯爾音樂之鄉”榮譽稱號。
(來源:鑲黃旗宣傳平臺、作者:喬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