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最美蘇尼特 ”采風活動合集

發佈時間:2018-09-07 09:00: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為了定格這美麗的草原,8月21日,蘇尼特右旗文聯組織文藝工作者們先後深入到賽漢塔拉鎮巴彥杭蓋嘎查牧戶蘇依拉圖家、桑寶拉格水庫、桑寶拉格蘇木新寶力嘎嘎查牧戶敖特根家等地進行采風。

牧人的愜意,牧區的遼闊,盡在祖國北疆。與蒙古國有著18.15公里邊境線長的蘇尼特右旗在美麗的八月顯得格外美麗,經過雨水的洗禮,草原綠草如茵。

為了定格這美麗的草原,蘇尼特右旗文聯組織文藝工作者們先後深入到賽漢塔拉鎮巴彥杭蓋嘎查牧戶蘇依拉圖家、桑寶拉格水庫、桑寶拉格蘇木新寶力嘎嘎查牧戶敖特根家等地進行采風。

桑寶拉格水庫  

結合蘇尼特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遊牧文化,采風活動致力於讓文藝者們體驗家鄉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體驗到有別於以往的生活,為美術、舞蹈、文學等文藝愛好者們提供創作靈感,吸取優秀的民俗傳統文化營養,促進其創作出更多弘揚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具有草原文化風格、草原文化特色、草原文化氣派的,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牧戶敖特根家  




賽漢塔拉鎮巴彥杭蓋嘎查 






賽漢塔拉鎮巴彥杭蓋嘎查牧戶蘇依拉圖家 




8月22日,蘇尼特右旗“最美蘇尼特 ”采風者們來到額仁淖爾蘇木賽音錫力嘎查的大紅山,感受著大紅山的威武霸氣和奇特風貌。“腦木更”譯為“弓箭”。它因土質發紅,在平坦的草原上突兀出來一處高百米的臺地,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大紅山。大紅山由東北向西南走向,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近山而觀,其形活像一張繃緊弦的弓。西南空地上,有一獨體圓錐形紅黏土山,形似烽火臺,高約百餘丈。遙望如尖箭頭拔地而起,刺破青天,直入雲霄。2014年1月,腦木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感受牧人阿拉騰桑純樸的生活


牧民們穿上民族服裝準備觀看烏蘭牧騎的演出。


采風者們借著牧民朋友的車,與他們一同前往觀看烏蘭牧騎的演出


在這美麗的額仁淖爾草原上,烏蘭牧騎隊員們在這裡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盡顯其風采。牧民們席地而坐,用心欣賞,感受著文藝的魅力。最養眼的一幕是額仁淖爾蘇木賽音錫力嘎查牧戶阿拉騰桑一家人,騎馬趕來看烏蘭牧騎的演出。在這片地域遼闊、風光旖旎的地方,在這水草豐美的草原上,烏蘭牧騎用熱情奔放的歌舞為牧民帶來精神上的慰藉。阿拉騰桑一家人熱情好客,與文藝工作者們談笑在純樸的民風民俗間。






連續幾日的采風,讓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們充分領略著家鄉的風采,感受家鄉的魅力。在賽罕烏力吉蘇木,烏日圖淖爾的風光深深吸引著大家駐足拍攝且創作。



八月的草原美麗愜意,8月23日這一天,蘇尼特右旗“最美蘇尼特 ”采風者們先後來到了朱日和鎮敦達烏素嘎查、巴音郭勒嘎查和額仁淖爾蘇木阿爾善圖嘎查進行采風,記錄這美麗時刻。



作為晚清時代建築的蘇尼特王府吸引著采風者們駐足欣賞;作為中國草原快驥之鄉的蘇尼特右旗,拍攝馬兒的雄赳赳氣昂昂,畫出馬兒的英俊瀟灑,以馬兒為生活背景創作舞蹈或歌曲等成為采風者們所期待。在草原上的每一次采風,每一次與馬兒的邂逅,都有著不同的感覺。


套馬是蒙古族牧民馴馬的基本功,而這項技能也是草原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套馬漢子騎在飛馳的駿馬上,手持長長的套馬桿,豪放、勇敢。




幸福,從美味開始。探覓草原上牧人的生活,勤勞、純樸依然是形容他們最為貼切的詞語。來到烏日根塔拉鎮巴彥楚魯嘎查,老額吉用傳統的做法製作著駝奶豆腐,味美,營養,喜不勝收。


恩賜,是大自然的給予。在蘇尼特右旗草原深處,沙漠是這裡的又一大景觀,那連綿起伏的沙丘,一層又一層,像起伏的波浪。文藝創作者們一時興起,在這裡舞動起來,美麗極了。



反其之,阿其圖烏拉蘇木呼布爾嘎查牧民巴圖格日勒為這裡的沙漠開闢了綠洲,防風固沙也成為了牧民們的自覺行動,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保障著生産和生活。


生活,以雙手描繪。一望無際的草原被牛兒等牲畜點綴的生趣盎然。這裡沒有高樓,沒有工廠,沒有喧囂,有的只是點綴在綠色中的蒙古包和擠著牛奶的牧人。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在這裡,勤勞的牧人們專注于這樣的牧業生産,創造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日落,美的無與倫比。在阿其圖烏拉山下,落日溫情地揮灑在山的四週,柔柔的、薄薄的,織就出光環。倘若以輕柔的光絲當琴弦、綠綠的草原作琴木,萬物生靈的動聽之聲便是天地撫琴合奏之神曲。

藍天裏遊蕩的白雲被染紅了,變成了玫瑰的晚霞;天地間的阿其圖烏拉山更加泛紅,安靜的坐落在一方,靜謐、甜幽,植根于大自然深處,擁有著恒久之美。



(內容整理自:蘇尼特右旗微發佈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