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內蒙古自治區40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2018-05-18 17:43:30 | 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 | 作者:阿藝思 | 責任編輯:阿藝思
摘要:鼓勵和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隊伍建設,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按照《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的通知》(辦非遺函〔2015〕537號)的要求,經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式,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人),現予以公佈。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的規定,鼓勵和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有40人。40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對於相關代表項目的發展及傳承都做出卓越貢獻。

40位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遺産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如下:

金巴扎木蘇非遺傳承代表項目——《格斯爾》

金巴扎木蘇資料圖

金巴扎木蘇出生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努爾蓋地區的查幹烏蘇斑巴溝村。金巴扎木蘇向許多著名説書藝人學習説唱藝術,系統掌握了內蒙古兩個巴林旗鄉和翁牛特地區説書藝人掌握的傳説、史詩和故事。在我國開展《格斯爾》史詩搶救工作以來,金巴扎木蘇的個人説唱資料就佔資料總量的20%,整理成文字的達12.2萬詩行。其中,已出版9.2萬詩行,屬迄今為止國內外所編輯出版的一位藝人演唱篇幅最長、章節最多、規模最大的《格斯爾》文本。

德力格爾非遺傳承代表項目——朱讚歌

德力格爾資料圖   

德力格爾(色·德力格爾)是蒙古族民間藝人,是蒙古族祝讚詞的傳承者,是內蒙古自治區誦讚祝讚詞民間藝人的突出代表之一。他從幾代老師學習掌握了老人們傳下來的祝讚詞文本資料及演奏技巧。他的誦讚的祝讚詞,語言生動豐富、韻律優美、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藝術表現技法獨特。是內蒙古自治區誦讚祝讚詞民間藝人的傑出代表之一。

達瓦桑布非遺傳承代表項目——長調民歌

達瓦桑布演唱中央財經大學長調展演《聖主成吉思汗》

達瓦桑布童年隨父學習察哈爾長調民歌,後跟隨蒙古族長調歌王哈扎布和著名長調教育家照那斯圖學習長調,傳承譜係清晰,掌握錫林郭勒及其察哈爾風格長調,聲音高亢嘹亮,演唱運用自如,特色鮮明。他還培養了一大批專業和牧民長調歌手,對於家庭困難的牧民歌手不收任何報酬。

都古爾蘇榮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族長調民歌(巴爾虎長調)

左一為長調傳承人都古爾蘇榮(來源:國際線上)

都古爾蘇榮從小師從祖母學習長調,上世紀80年代師從寶音德力格爾學習長調,傳承譜係清晰。現能熟練完整演唱40余首200多段巴爾虎民歌,在巴爾虎長調演唱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他培養了較多的巴爾虎長調歌手,和學生曾多次獲各類長調比賽大獎,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蒙語部)、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接受了250分鐘的採訪錄音。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集整理巴爾虎長調民歌。

蘇乙拉圖非遺傳承代表項目——多聲部民歌(潮爾道-阿巴嘎潮爾)

蘇乙拉圖資料圖

蘇乙拉圖師從著名民間藝人馬希巴圖學習潮爾,從小受到良好的潮爾道的熏陶,現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潮爾歌手和傳承人,傳承譜係清晰。其演唱技藝嫺熟,演唱能力強,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演唱和比賽。他還經常收集整理關於潮爾道之珍貴資料歌曲進行錄製並走鄉串戶演唱潮爾道,教出了一些潮爾道的演唱者,尤其自己在潮爾道演唱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陶特格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族四胡音樂

陶特格(右2)資料圖

陶特格,四胡演奏民間藝人。陶特格出身四胡樂器製作、演奏世家,傳承譜係清晰。他的演奏承襲了祖輩的特點,技術全面,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炫技特點,是內蒙古興安盟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四胡演奏傳人。長期以來,他組織當地四胡演奏者成立樂隊,定期培訓、排練;走訪民間藝人,收集、整理散落的蒙古四胡傳統樂曲;資助旗蒙古族樂器手工作坊,免費為民間藝人提供四胡樂器及捐助演出服飾;從學校選拔數十名高中生親自授課,為培養新一代四胡演奏人才努力工作。他為傳承和保護蒙古族四胡音樂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贏得了內蒙古及興安盟地區四胡演奏界內的尊敬,在該領域具有較大的代表性和影響力。

古日巴斯爾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族民歌(鄂爾多斯古如歌)

古日巴斯爾到杭錦旗蒙古族中學教唱學生鄂爾多斯古如歌

古日巴斯爾從小受到古如歌的熏陶,作為本家族第四代傳承人,師從祖父巴雅爾忙來、外祖父圖海、母親南斯樂瑪學習古如歌,傳承譜係清晰。他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收集、整理、錄製頻臨失傳的古如歌,目前已完成90余首。他出版了第一本古如歌的專著,並組織成立古如歌研究會,任會長,組織古如歌老年合唱團,經常到基層牧民中演唱,在古如歌的傳承、傳唱、教學、普及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蘇亞樂圖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族民歌(烏拉特民歌)

蘇亞樂圖,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民歌(烏拉特民歌)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烏拉特民歌民俗協會會長,阿日齊嘎查烏拉特民歌傳習所總負責人。從小隨祖父朝魯和父親圖門烏力吉學習烏拉特民歌。其演唱風格獨特、功底深,是一位當地有名的優秀歌手。他除參加各類演唱活動外積極投入烏拉特民歌的傳承工作,教出不少優秀的烏拉特民間歌手,包括自己的女兒。作為基層的一位牧民歌手,該同志的傳承譜係清晰,演唱技藝強、風格獨特、純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烏拉特民歌傳承方面做了較多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力。

艾日布非遺傳承代表項目——阿斯爾

 艾日布資料圖

艾日布從事阿斯爾音樂藝術近50年。幾十年來,艾日布不斷的為專業文藝團體和社會阿斯爾樂團進行輔導、培訓。艾日布承襲了祖輩及民間藝人的阿斯爾演奏曲目和演出風格,推動了具有較高藝術水準和代表性的阿斯爾藝術的發展。他不僅是阿斯爾演奏員,還帶徒傳藝,為阿斯爾演奏藝術的傳承和保護,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賈尚勤非遺傳承代表項目——查瑪

查瑪資料圖

賈尚勤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查瑪”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985年始,他師從廣宗寺喇嘛道爾吉、金希日布學習“阿拉善查瑪”,幾十年來,基本掌握了查瑪諸神的表演及配器,並可按照諸神的原貌搭配服飾和面具。積極參與“查瑪”的收集、整理工作,並以文章和舞臺演出方式傳播查瑪。

高樂美非遺傳承代表項目——二人臺

高樂美資料圖

高樂美,2008年被內蒙古自治區任命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東路二人臺傳承人。表演特色鮮明,具有廣泛影響力,得到了業內和社會的普遍認可。他在傳承發展培養後代傳承人方面成績突出,近年來,他收徒授藝,傳授絕技;整理文本,留存記憶,仍活躍在二人臺傳承一線。

甘珠爾非遺傳承代表項目——烏力格爾

甘珠爾資料圖

甘珠爾,是烏力格爾著名藝人,烏力格爾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曲種,而科爾沁右翼中旗則是其主要的流佈區域之一。甘珠爾傳承譜係明晰,演唱有極強的韻味。演奏生動嫺熟,技藝全面。會演唱很多經典節目,在科爾沁草原享有盛譽,是公認的烏力格爾大家。

白扎力增非遺傳承代表項目——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表演資料圖

哈達非遺傳承代表項目——搏克

哈達資料圖

搏克自始至終努力確立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和諧的平等關係:對人體而言,搏克追求無比強壯和健美;對社會生活而言,搏克追求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和平團結、和諧友愛、持久永恒的平等和無限博愛的美好關係。這種文化內涵始終貫穿著搏克的整個發展過程。搏克運動體現了對生活的大徹大悟、超凡灑脫。

那日來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象棋

那日來對蒙古族象棋的歷史、競賽規則、民俗事項和文化傳統有著深入的了解。多年堅持講蒙古象棋推廣普及于校園的工作,為傳統蒙古象棋的傳播與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傳承人對該項目既有傳承,更有發展,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得到了同行和社會上的認可與好評。

滿都拉非遺傳承代表項目——布魯

滿都拉資料圖

滿都拉,布魯傳承人,在老人的不懈努力下,1985年經自治區體委批准,布魯已經成為內蒙古那達慕民運會正式比賽器材以及全國表演器材。由他研發改進的投遠、投準兩款標準、規範化的新型現代布魯獲得了外觀設計專利。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培養了白東勝、哈斯畢力格、宋賀喜格、格日勒、解山、烏恩奇等眾多得意門生。

孟根其其格非遺傳承代表項目——刺繡

孟根其其格資料圖

孟根其其格出身於蒙古族刺繡世家,以家庭傳承的方式非常系統地傳承了錫林郭勒草原蒙古族傳統的氈繡技藝,師承脈絡真實清晰。在長期的保護和傳承該項目工作中,該傳承人比較全面、完整、熟練的掌握了蒙古族刺繡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掌握了蒙古族刺繡的關鍵性工藝技術和各種繡法針法,以精美的民族圖案展示了草原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審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的技藝特點和獨特風格。

包金山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文書法

包金山在寫蒙古文書法作品

包金山,自幼在以家族淵源為主要形式的文化教育直接熏染之下學習蒙古文書法,熟練完整的掌握了蒙古文書法的關鍵寫作技術和技巧,其技藝精湛高超。他曾臨摹和抄寫曾祖父北京薩木騰蒙古文獻手抄本。他把蒙古族崇尚的質樸、豪爽和大氣等審美意趣融入自己的書法傳承與創新之中。他在傳承的同時不忘積極地弘揚蒙古文書法技藝,在書法教育、教學和理論研究等多方面積極實踐,在國內外文化交流中也頗有建樹,業績在蒙古文書法傳承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影響。

斌巴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包營造技藝

斌巴資料圖

斌巴,蒙古包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勤勞的母親是她學習營造蒙古包技藝的啟蒙老師,出嫁後婆婆繼續為她傳輸營造蒙古包技藝。隨著牧民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牧民自有的蒙古包逐漸減少,作為草原文化的遺産而被保護起來。成為傳播草原文明的符號與載體,葦蓮蒙古包就是一例典型代表。她是為數不多的草原建築師之一,也是一位草原上慈祥的老母親。

陶高非遺傳承代表項目——奶製品製作技藝(察幹伊德)

陶高資料圖

陶高,生活在內蒙古草原原生態環境中,對奶製品製作技藝有完整的掌握能力,她得到家庭前輩的口傳心授,在生活實踐當中傳承了奶製品的製作技藝,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成為風味奶製品製作技藝代表性人物。她的傳承脈絡清晰,有傳承能力並培養了青年接班人,為少數民族傳統飲食文化的傳續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包斯琴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醫藥(蒙醫傳統正骨術)

包斯琴資料圖

包斯琴,國家及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已獲四項國家註冊專利。榮獲“世界傳統醫學終身成就獎”、“中華傳統醫學領軍人物”等多項獎勵。包斯琴擅長:以包氏正骨理論為治療原則,治療各種類型骨折、脫位、腦震蕩、韌帶及軟組織損傷等骨科疑、難、重症;治療骨性關節炎、頸、胸、腰椎間盤骨質增生、膨出、突出症等;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和鵝掌風。具有操作易行、安全,使患者損傷小、痛苦少、骨折癒合快、合併症少、功能恢復快、醫療費用低等優勢。

王布和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醫藥(科爾沁蒙醫藥浴療法)

王布和資料圖

王布和1960年生於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西哲裏木鎮西哲裏木嘎查,13歲時他開始自學,虔誠的態度感動了村裏的老喇嘛布日格德少布,老喇嘛身懷絕技,遇到王布和這樣的少年很是欣喜,遂將技藝都傳授給他。1985年王布和通過了鄉村醫生考試,被批准在嘎查行醫。王布和的診所叫“紅十字博愛救助站”,全自治區只此一家,有紅十字會的性質,他的目的就是救人。他的診所帶動村裏每年有一千多萬元的收入;治好的人願意留下當志願者;他這裡的房子設施都是患者痊癒後捐建的。王布和説:“有人讓我到大城市,報酬很高,我不去,這是我的家鄉,我的力量就從這裡來,我在這裡一樣為大家服務。”

郭日扎布非遺傳承代表項目——成吉思汗祭典

郭日扎布作祭祀儀式

曹納木非遺傳承代表項目——鄂爾多斯婚禮

曹納木資料圖

曹納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鄂爾多斯婚禮》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鄂爾多斯婚禮》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鄂爾多斯婚禮》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曹納木先生對鄂爾多斯婚禮的所有禮儀進行了系統研究,收集、整理了豐富、完整的資料。老先生還收藏了眾多古老的鄂爾多斯婚禮服飾和用具等;他先後編著、出版了與鄂爾多斯婚禮有關的《鄂爾多斯民歌整合》、《鄂爾多斯民歌經典》、《蒙古族肉食文化》、《鄂爾多斯婦女首飾追溯》、《鄂爾多斯文獻》、《鄂爾多斯民間故事》、《蒙古族忌諱》等27部專著,多次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各類成果獎,被譽為“人類靈魂藝術家”。

巴拉嘎日瑪非遺傳承代表——蒙古族服飾

巴拉嘎日瑪,1959年7月出生於阿旗巴拉奇如德蘇木。她自小就受到家庭影響,十二三歲時便學會了縫紉,20歲時就開始自學服裝加工製作,並在蒙古族傳統刺繡上下功夫。經過多年打拼,如今的她在家鄉已小有名氣。為幫助更多的農牧區貧困婦女早日脫貧,去年,阿旗婦聯和就業局聯合舉辦巧手骨幹牽手貧困婦女培訓班,巴拉嘎日瑪親自對學員們進行系統培訓,幫助學員們實現就業,增加其家庭收入。巴拉嘎日瑪富有創造性的作品,在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影響著更多人投身到文化傳承事業中,為蒙古族傳統服飾的發揚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其木格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族服飾


  其木格,非遺傳承人,1965年出生於正藍旗上都鎮,1981年初中畢業後在正藍旗民族服裝廠工作。2000年創辦“正藍旗蒙元吉頌民族服飾服裝店”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2018年5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嘎爾迪腦日布非遺傳承代表項目——察幹蘇力德祭

戊戌(2018)年成吉思汗查幹蘇魯克大典現場(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查幹蘇魯克大典是成吉思汗祭奠中內容最全、規模最大的一次祭祀。“查幹蘇魯克”在蒙古語中意為“潔白的畜群”,由於典禮上需要祭灑九十九匹白母馬的鮮奶,春祭也因此被稱為“鮮奶祭”,意在祈求蒼天和祖宗保祐人畜興旺、大地平安。八百年來,成吉思汗的守靈人——達爾扈特部世代相傳,將這一形成于13世紀的盛大儀式完整保留至今,並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 2006年,成吉思汗祭典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白雙虎非遺傳承代表項目——博格達烏拉祭

博格達烏拉祭祀主祭人白雙虎(攝影:喬曉丹)

白雙虎,博格達烏拉祭傳承人。“博格達山祭祀”為代表的民間大型祭祀活動日漸盛行,規模不斷擴大博格達山祭祀活動,已大大提高了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和對傳統文化的崇敬意識,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2014年,“博格達烏拉祭”成功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額爾登達來非遺傳承代表項目——蒙古族養駝習俗

額爾登達來資料圖

額爾登達來是阿拉善蒙古族羊駝習俗最有影響力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額爾登達來善於養白駱駝。白駱駝是“福氣”、“尊貴”的象徵,但飼養難度大,所以養駝戶很少養育白駱駝。額爾登達來看到此情形,便開始搶救性的保護髮展此品種,經過多年努力,額爾登達來和他的兒子們擁有200多峰白駱駝。(來源:內蒙古駱駝研究院)

馬成士非遺傳承代表項目——爬山調

馬成士(中)資料圖(來源:巴彥諾爾新聞網)

馬成士,“爬山調”傳承人。先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舉辦訓練班或收徒,為弟子和學員百餘人傳授演唱技藝,培養一大批新一代演唱人才。同時,在他的呼籲下創立了旗爬山調藝術學會,建立固定的傳習所。他還不間斷地收集、整理爬山調民歌,自創、自編爬山調作品,錄製、出版音像資料,為爬山調民歌的傳承做出了較大貢獻。

何小菊非遺代表項目——晉劇

何小菊資料圖

何小菊,晉劇傳承人。全面掌握晉劇青衣的表演技能、技巧,舞臺形象清新,在晉劇音樂中融入蒙古音樂元素,豐富了晉劇聲腔創作,塑造了一系列年輕女性形象,有草原晉劇開拓之功。多年活躍在舞臺上,其藝術成就為業界和觀眾廣泛認可,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傳承脈絡清晰,傳承意願強烈。

李國華非遺代表項目——皮影戲(巴林左旗皮影戲)

巴林左旗皮影戲資料圖

李國華係內蒙古巴林左旗皮影戲主要傳承人,師承多位影戲名家,傳承脈絡清晰。其主攻皮影演唱和操縱,常年堅持在巴林左旗及周邊地區城鄉進行演出,除了演傳統劇目,也演出了新編長篇歷史皮影戲和現代皮影短劇和在校園演出的課本劇等。經常參加公益演出,並多次獲獎。受聘為當地職業學校的皮影戲輔導教師,精心傳授皮影操縱和唱念技藝,多次帶徒弟參加展演和專場演出,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讚譽。

圖木熱非遺代表項目——達斡爾族烏欽又作"烏春"

達斡爾族烏欽又作"烏春",是達斡爾族的曲藝説書形式,形成並流行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裏斯達斡爾族區、富拉爾基區、富裕縣和龍江縣,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呼倫貝爾市、喜桂圖旗,以及新疆維吾爾族塔城地區等達斡爾族聚居地。 一人説唱,以唱為主,自拉四胡自唱。題材廣泛,有英雄史詩、愛情故事、寓言故事等。曲目短者者只唱數分鐘,長者可連唱幾天幾夜。

哈森非遺代表項目——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曲棍球資料圖

曲棍球, 在達斡爾族有較長的歷史, 為民間喜愛的傳統體育 項目。達斡爾語中稱曲棍球的棍為 “貝闊”, 球為 “頗列”。 球直徑10至12釐米。分毛球、木球、火球三種。 冬春之際, 組成兩隊在寬敞的平地上對打, 各有一個球門, 以進球多少 論勝負。 曲棍球賽在民間非常熱鬧, 觀眾甚多。

鄭蝴蝶非遺代表項目——剪紙(包頭剪紙)

鄭蝴蝶資料圖(來源:新華網)

鄭蝴蝶自幼受家庭熏陶,其剪藝高超,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她擅剪當地的風土人情,蒙古包、奶茶壺、牛羊馬駱駝等,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鮮明的藝術風格。鄭蝴蝶將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自然融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創作出一系列表現民族團結、生態保護等的重要題材的作品。在內蒙古等地區具有著廣泛的影響和代表性。傳承譜係清晰,其女兒劉曉迪已是第五代傳人,從小隨母親學習剪紙。近年成立工作室,收徒授藝,在傳承和保護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其木德非遺代表項目——鄂溫克族服飾

其木德,鄂溫克族服飾傳承人,通古斯鄂溫克民族傳統服飾,是鄂溫克民族在長期的狩獵與遊牧相結合的生産勞動中,逐漸創造的適應自然環境與生産勞動方式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之一,體現著本民族的生活習俗、審美觀點,其風格特徵、藝術審美的表現形式,具有民族獨特文化傳承價值和學術價值。

古秀華非遺代表項目——鄂溫克族薩滿舞

古秀華資料圖(來源:呼倫貝爾日報)

古秀華是“薩滿舞”的傳承人。自幼對薩滿跳神好奇,後拜溫克族薩滿為師,習得薩滿跳神和其中的舞蹈,熟悉薩滿跳神儀式,掌握薩滿舞跳法。現帶徒授技、授藝,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展示活動及深入研究,為傳承溫克族薩滿跳神及薩滿舞做出了貢獻。

吳旭升非遺代表項目——樺樹皮製作技藝

樺樹皮製作技藝資料圖

吳旭升,男,鄂溫克族,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人,樺樹皮製作技藝(鄂溫克族樺樹皮製作技藝)傳承人。樺樹皮製作技藝是我國北方遊獵民族的獨特手工技藝,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主要流傳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的聚居區,以及古代黑龍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區。

額爾登挂非遺代表項目——鄂倫春族民歌(鄂倫春族讚達仁)

額爾登挂資料圖

額爾登挂鄂倫春民歌讚達仁和薩滿調演唱具有代表性的傳人,在當地有著廣泛的影響。她演唱、傳授的讚達仁具有高亢、亮麗、具有鮮明的原生態特點,是鄂倫春族民歌演唱的佼佼者。多年來,她在演唱之餘,還先後為當地歌手和《五彩少兒合唱團》的孩子們傳授鄂倫春民歌演唱技藝,培養新一代演唱人才。在成為自治區級傳承人之後,年事已高的老人還連續多年在晚會上表演讚達仁、薩滿調。特別是經常為學術界挖掘、研究鄂倫春民歌及民俗提供寶貴的第一手民間、民俗資料,為鄂倫春民間藝術的傳承做出了較大貢獻。

趙玉玲非遺代表項目——俄羅斯族巴斯克節

俄羅斯族巴斯克節資料圖

趙玉玲,俄羅斯族,俄羅斯族巴斯克節傳承人。“巴斯克節”即耶穌復活節,是東正教徒們為紀念耶穌復活設立的節日,時間大約在每年的4月,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節期為從這一天開始的一個星期。對於我國的俄羅斯族人來説,“巴斯克節”如同過春節一樣,人們在節前十幾天便開始忙碌。俄羅斯族人的巴斯克節一般要過一週,男女老少都要精心地打扮一番,穿上最艷麗的服飾,佩戴各種首飾、走訪問候,按俄羅斯的禮節擁抱接吻,年輕人和孩童們兜裏都裝有幾枚煮熟的彩蛋,見面要互相碰撞彩蛋,看誰的彩蛋更硬,輸者要將自己的彩蛋送給對方,主人也要以彩蛋款待,賓主間有時也要各選一個彩蛋碰一下,以示友好和節日祝福。

綜合: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供稿、鄂爾多斯文化、東烏珠穆沁文化旅遊宣傳部供圖、鄂托克前旗廣電、正藍旗文化館、內蒙古駱駝研究院、巴彥諾爾新聞、呼倫貝爾日報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