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兒女> 草原驕子

路遠:茅盾文學獎提名者

2015-11-23 13:27:02 | 來源: 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 作者: 賽男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在內蒙古,有一位以作品立身,以精品贏得盛名的作家,他筆名路遠,原名杜遠。曾獲青年文學獎、萌芽獎、草原文學獎、當代文學獎、飛天獎、長春電影節獎、華表獎、全區和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索龍嘎一等獎等獎項。

原標題:茅盾文學獎提名者路遠

在內蒙古,有一位以作品立身,以精品贏得盛名的作家,他筆名路遠,原名杜遠。寒露時節,記者專門採訪了他。路遠知識廣博,包括文學的、社會的、生活的,好似百科全書一樣,讓初識者感嘆不已。

  興趣愛好激發的文學天賦

路遠,原名杜遠。1957年出生在化德縣。化德縣當時隸屬於河北省,毗鄰錫林郭勒盟,是遠近聞名的貧困縣。路遠不滿一歲,生父就因政治問題被關進牢房。母親勉強苦撐了一年,為了活路,便帶著不滿兩歲的路遠和姐姐,改嫁到錫林浩特,在這座草原之城定居下來。

路遠從小就生性淘氣,10歲時參加了學校的文藝宣傳隊,13歲因文藝天賦被選入錫盟文工團。從那時起,跳舞、唱歌、樂器,幾乎樣樣精通。其中,尤以二胡為專長。那一年,在一次演出時意外骨折,他便遵從父母之命,改行到錫盟運輸公司,一邊學修車一邊學開車。然而,路遠的興趣是文藝,興趣就是追求的動力,他悄悄地開始練習寫作,初試刀鋒,便小有成就。1978年,年僅19歲的他,寫的第一篇小説《最後一次約會》刊登在錫盟日報上。也正是這一年,他為自己起筆名為“路遠”。問其原因,他告訴記者:“我很喜歡屈原《離騷》裏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所以我取名‘路遠’。”那時候,在修理廠有一個姓鄭的年輕人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詩歌,路遠的好奇心被這位大哥的業績一次次喚醒。“我為什麼不試試寫作,走一條文學創作之路呢?”從此,他與文學的不解之緣就這樣結下了。

路遠深厚的文學功底得益於他對文學的酷愛。1960年,在路遠只有13歲時,有一天,他和小夥伴們在他家附近的牧機學校周圍玩耍,無意間發現貼滿封條的教室裏有很多書籍,他就和小夥伴們跳窗進去拿了一本,回家如饑似渴地翻閱起來。就這樣,看完一本再拿一本,後來他乾脆用麻袋把書背回家,一本接著一本讀了下去。“那個特殊時期,人們都不讀書了,教室裏的書落滿了厚厚的灰塵。我們每次都是趁著天還沒亮就潛入教室,真是神不知,鬼不覺。”回憶起這段難忘的經歷,路遠露出了可心的微笑,他説那是他最快樂最愜意的時光。《悲慘世界》《傲慢與偏見》《基督山伯爵》等世界名著,就是在那個年代讀完的,這些書籍一直影響著他跋涉在漫漫的文學創作之路上。

少年路遠,不僅勤勞好學,而且能吃苦,肯賣力氣。平日裏,他總是一邊幫父母喂豬,一邊手裏拿著書在讀。擼灰菜葉子,常常磨得雙手起滿了血泡,他從不言疼痛。做飯時,一手拉著風箱,一手拿著書,往往柴火都燒光了也不知道。母親看他如此癡迷于“閒書”,對他的愛好很不理解,生氣時就撕了好幾本。此時,他心疼的眼裏常常噙滿淚花。青少年時代艱苦境遇,並不能磨滅他愛好的意志,就在修理廠工作的幾年裏,路遠6萬字的手抄本小説《擒蟒記》在同事中和盟裏一些單位裏爭相傳閱,很多人周借傳抄,他的名字也隨著傳抄進入人們的視線。

百善孝為先。襁褓中就和父親分別的路遠,成人後,並沒有忘記他的生父。1977年,他20歲時,在河北逐鹿的老家,找到了剛剛釋放出獄的父親。從此,再也沒有斷了聯繫。逢年過節寄錢,定期到府看望,直到2000年父親去世。他為生父養老送終的事,常常為同事們所稱道。

1982年,內蒙古電視大學第一屆招生,在500名考生中,路遠名列前茅,如願以償考上了他喜愛的中文專業。

3年的專科學習,系統接受了中文專業知識的教育,他酷愛文學的外在表現,是他翻爛了所有的文科教材。1984年,路遠的小説在自治區以及全國的文學刊物上陸續發表。1988年,他出差到北京,得知北師大聯合魯迅文學院要辦一個研究生班,已經小有名氣的路遠被破格錄取。與鄧九剛、莫言同班。1991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同年應聘內蒙古文聯的簽約作家,1993年,文聯有了編制,在《草原》文學月刊做小説編輯。

愛好激發出智慧,愛好趨動著成功,路遠的文學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1   2   3   下一頁  


點擊排行